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9-19页 |
一、研究背景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(三)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(一)国外关于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(二)国内关于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文献研究法 | 第15页 |
(二)观察法 | 第15页 |
(三)调查研究法 | 第15页 |
(四)个案工作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五)小组工作方法 | 第16页 |
四、研究设计 | 第16-17页 |
(一)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页 |
(二)相关理论依据 | 第16-17页 |
五、研究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社会工作介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的必要性分析 | 第19-30页 |
第一节 H市精神卫生中心概述 | 第19-20页 |
一、医院康复科情况介绍 | 第19-20页 |
二、精神病患者治疗与康复情况介绍 | 第20页 |
第二节 影响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因素 | 第20-23页 |
一、内部因素 | 第20-21页 |
(一)生理因素 | 第20-21页 |
(二)心理因素 | 第21页 |
二、外部因素 | 第21-23页 |
(一)家庭因素 | 第21-22页 |
(二)社会因素 | 第22页 |
(三)医疗因素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分析 | 第23-30页 |
一、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需求 | 第23-26页 |
(一)康复的需求 | 第23-24页 |
(二)家庭关怀的需求 | 第24页 |
(三)社会交往的需求 | 第24-25页 |
(四)就业的需求 | 第25-26页 |
二、患者家属需求 | 第26-30页 |
(一)有关患者康复知识的需求 | 第26-27页 |
(二)心理支持的需求 | 第27页 |
(三)社区帮助的需求 | 第27-28页 |
(四)社会支持的需求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康复过程的社会工作介入 | 第30-51页 |
第一节 优势视角下的个案工作介入 | 第30-43页 |
一、服务对象现状及困境分析 | 第30-32页 |
(一)服务对象情况介绍 | 第30-31页 |
(二)服务对象困境分析 | 第31-32页 |
(三)服务计划 | 第32页 |
二、个案介入的具体过程及总结 | 第32-40页 |
(一)第一次介入 | 第32-34页 |
(二)第二次介入 | 第34-36页 |
(三)第三次介入 | 第36-39页 |
(四)第四次介入 | 第39-40页 |
三、结案与评估 | 第40-42页 |
(一)结案 | 第41页 |
(二)评估 | 第41-42页 |
四、跟踪访谈与反思 | 第42-43页 |
(一)跟踪访谈 | 第42页 |
(二)反思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介入 | 第43-51页 |
一、小组前期准备 | 第43-44页 |
二、小组活动实施过程 | 第44-49页 |
三、小组活动评估与反思 | 第49-51页 |
(一)评估 | 第49-50页 |
(二)反思 | 第50-51页 |
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的作用及建议 | 第51-57页 |
第一节 介入作用——从患者角度 | 第51-52页 |
一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| 第51页 |
二、促进患者的人际沟通能力 | 第51-52页 |
三、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| 第52页 |
第二节 介入作用——从患者家属角度 | 第52-53页 |
一、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| 第52页 |
二、提升对精神康复的认识 | 第52-53页 |
三、增强家庭与外部环境的交流 | 第53页 |
第三节 介入作用——从社会角度 | 第53-55页 |
一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| 第53-54页 |
二、促进精神康复相关政策的完善 | 第54-55页 |
三、减轻公共医疗资源的压力 | 第55页 |
第四节 社会工作介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康复服务的建议 | 第55-57页 |
一、提高精神病医院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识 | 第55页 |
二、加大精神病医院引进社工人才力度 | 第55-56页 |
三、提高精神康复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| 第56页 |
四、社会工作者对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| 第56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附录1 | 第60-62页 |
附录2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