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水产加工工业论文--水产副产品加工及利用论文

酶解虾副产物制备ACE抑制肽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目录第10-12页
缩写词表第12-13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5页
    1.1 虾副产物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蛋白质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虾青素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甲壳素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钙第14-15页
    1.2 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(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)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——RAS 系统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(ACE)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生物活性肽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ACE 抑制肽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ACE 抑制肽降压原理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ACE 抑制肽的分类和作用特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来自不同食物的 ACE 抑制肽第19-22页
    1.4 ACE 抑制肽的活性评价方法和提纯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ACE 抑制肽活性评价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ACE 抑制肽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食源性 ACE 抑制肽的应用前景第23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-25页
第二章 ACE 抑制肽定量构效关系(QSAR)和酶的选择第25-34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5页
    2.2 原理和方法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疏水性对 ACE 抑制肽抑制活性的影响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常用蛋白酶酶切位点第28-29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相关性分析结果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ACE 抑制肽 C 端氨基酸构成特征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ACE 抑制肽 N 端氨基酸构成特征分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临床用降血压药物的结构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水解酶的选择第32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32-34页
第三章 复合酶解制备 ACE 抑制肽第34-4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4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仪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仪器与设备第35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原料准备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虾副产物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酶解条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水解度的确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兔肺提取 ACE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ACE 粗提物的酶活力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ACE 抑制率测定第37-38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虾副产物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兔肺提取 ACE 的酶活力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α-胰凝乳蛋白酶和脯氨酸蛋白酶水解时间的确定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酶解产物的 ACE 抑制活性第41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1-43页
第四章 ACE 抑制肽的分离鉴定第43-5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3-44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仪器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仪器与设备第44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透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多肽含量测定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凝胶层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RP-HPLC 分离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质谱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模拟胃肠道消化第46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分析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透析后不同截留分子量的 ACE 抑制活性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凝胶层析分离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凝胶层析各个峰 ACE 抑制活性测定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各个峰活性测定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质谱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模拟胃肠道消化第55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5-57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 5.2 研究展望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7页
附录 1第67-74页
附录 2第74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环境水体中脂醚类表面活性剂检测技术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线性调频技术的焊缝超声检测系统与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