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回顾 | 第14-20页 |
1.4.1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4.2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前人对“上”“下”的语义研究 | 第20-28页 |
2.1 “上”作补语的语义研究 | 第20-23页 |
2.2 “下”作补语的语义研究 | 第23-25页 |
2.3 “V上”“V下”语义不对称现象 | 第25-26页 |
2.4 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“V上”“V下”句法同构现象描写及原因分析 | 第28-56页 |
3.1 “V上”“V下”句法同构现象描写 | 第28-47页 |
3.1.1 “写上”“写下”句法同构现象 | 第31-35页 |
3.1.2 “买上”“买下”句法同构现象 | 第35-39页 |
3.1.3 “花上”“花下”句法同构现象 | 第39-43页 |
3.1.4 其他动词与“上”“下”搭配句法同构现象 | 第43-47页 |
3.2 “V上”“V下”句法结构趋同原因分析 | 第47-54页 |
3.2.1 述补结构中动词词汇意义特征影响 | 第47-50页 |
3.2.2 语境不同造成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3.2.3 识解方式导致的差异 | 第52-54页 |
3.3 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“V上”和“V下”作补语的语义特征 | 第56-66页 |
4.1 作补语“上”的语义特征 | 第56-60页 |
4.2 作补语“下”的语义特征 | 第60-65页 |
4.3 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后记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