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引言及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 语文课堂高潮概述 | 第13-17页 |
1.1 语文课堂高潮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1.1.1 关于“高潮” | 第13页 |
1.1.2 关于“课堂教学高潮” | 第13-14页 |
1.1.3 关于“语文课堂高潮” | 第14页 |
1.2 语文课堂高潮的类型 | 第14-17页 |
1.2.1 思想情感上的高潮 | 第14-16页 |
1.2.2 课堂活动上的高潮 | 第16-17页 |
2. 语文课堂高潮的设计依据和原则 | 第17-23页 |
2.1 语文课堂高潮设计的理论依据 | 第17-19页 |
2.1.1 哲学上的依据 | 第17-18页 |
2.1.2 课程与教学论上的依据 | 第18页 |
2.1.3 教育心理学上的依据 | 第18-19页 |
2.2 语文课堂高潮的设计原则 | 第19-23页 |
2.2.1 目的性原则 | 第19-20页 |
2.2.2 兴趣性原则 | 第20页 |
2.2.3 适度性原则 | 第20-21页 |
2.2.4 情感性原则 | 第21-23页 |
3. 当前语文课堂现状及课堂高潮设计的意义 | 第23-34页 |
3.1 当前语文课堂的现状 | 第23-28页 |
3.1.1 语文课堂的教条化 | 第23-25页 |
3.1.2 语文课堂的模式化 | 第25-26页 |
3.1.3 语文课堂的静态化 | 第26-28页 |
3.2 语文课堂持续低潮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2页 |
3.2.1 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语文课堂上的缺失 | 第28-29页 |
3.2.2 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课堂上的低效发挥 | 第29-31页 |
3.2.3 学校的管理方式在语文课堂上的僵化 | 第31-32页 |
3.3 语文课堂高潮设计的意义 | 第32-34页 |
3.3.1 有利于构建生动开放、充满问题和激情的高效课堂 | 第32页 |
3.3.2 有利于实现教师、教材和学生等课堂要素的和谐对话 | 第32-33页 |
3.3.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| 第33页 |
3.3.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| 第33-34页 |
4. 实现语文课堂高潮的设计策略 | 第34-48页 |
4.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| 第34-39页 |
4.1.1 运用教学语言和板书设计,设置有效教学情境 | 第34-36页 |
4.1.2 巧设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和结语 | 第36-37页 |
4.1.3 抓住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和随机生成 | 第37-39页 |
4.2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| 第39-44页 |
4.2.1 学生的自主学习 | 第40-42页 |
4.2.2 学生的合作学习 | 第42页 |
4.2.3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| 第42-44页 |
4.3 创新性选择与解读教材 | 第44-48页 |
4.3.1 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| 第44-45页 |
4.3.2 借助多媒体解读教材 | 第45-46页 |
4.3.3 使用绘画、音乐、表演等课堂活动解读教材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附录1 | 第53-56页 |
附录2 | 第56-59页 |
后记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