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1. 任务描述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页 |
1.3 任务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4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2. 任务过程 | 第12-17页 |
2.1 译前准备 | 第12-14页 |
2.1.1 了解小说的特点 | 第12页 |
2.1.2 弄清小说翻译的要求 | 第12-13页 |
2.1.3 介绍原文及其作者 | 第13-14页 |
2.2 翻译过程 | 第14-15页 |
2.2.1 细读全文,注重整体 | 第14页 |
2.2.2 把握细节,传递信息 | 第14-15页 |
2.2.3 通读译文,修改润色 | 第15页 |
2.3 译后工作 | 第15-17页 |
2.3.1 分时段检查 | 第15-16页 |
2.3.2 请人试读 | 第16-17页 |
3. 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3.1 文体,文体学以及文学文体学 | 第17-18页 |
3.1.1 文体 | 第17页 |
3.1.2 文体学 | 第17-18页 |
3.1.3 文学文体学 | 第18页 |
3.2 文学文体学翻译理论 | 第18-21页 |
3.2.1 文体一元论与二元论与小说翻译关系 | 第18-19页 |
3.2.2 前景化与小说翻译的文体效果 | 第19页 |
3.2.3 小说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和主题意义在翻译中的再现 | 第19-21页 |
4. 案例分Mansfield Park翻译实践的文体翻译效果 | 第21-31页 |
4.1 词汇层面的显现 | 第21-22页 |
4.1.1 词汇的指称意义 | 第21页 |
4.1.2 词汇的内涵意义 | 第21-22页 |
4.2 句法手段的显现 | 第22-26页 |
4.2.1 重复 | 第22-23页 |
4.2.2 破句 | 第23-24页 |
4.2.3 冗言 | 第24-25页 |
4.2.4 倒装 | 第25页 |
4.2.5 并列句 | 第25-26页 |
4.3 语篇层面的显现 | 第26-27页 |
4.3.1 衔接 | 第26-27页 |
4.3.2 语域 | 第27页 |
4.4 修辞层面的显现 | 第27-29页 |
4.4.1 反讽 | 第27-28页 |
4.4.2 夸张 | 第28页 |
4.4.3 矛盾修辞 | 第28-29页 |
4.4.4 借代 | 第29页 |
4.5 叙事角度的显现 | 第29-31页 |
5. 实践总结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附录 | 第34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