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衔接研究--以课标本人教版教材为例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导论第11-17页
第一章 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衔接问题的理论基础第17-24页
    第一节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有意义学习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先行组织者策略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四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启示第19-20页
    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启示第21-22页
    第三节 对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衔接的学理性启示第22-24页
第二章 课标本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衔接的状况分析第24-46页
    第一节 状貌与特点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初中部分:知识呈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初中部分:呈现特点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 高中部分:知识呈现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四 高中部分:呈现特点第29-31页
    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人教版初高中教材状况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从培养目标上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从阅读目标看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 从表达交流目标看第36-39页
    第三节 对课标本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衔接状况的评价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研讨与练习”的评价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阅读鉴赏”的评价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三 “表达交流”的评价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四 “梳理探究”的评价第44-46页
第三章 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衔接的应对策略第46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从知识衔接的本质出发,完善教材逻辑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以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为基本出发点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优化教材知识呈现方式第46-47页
    第二节 从知识衔接的现状出发,优化教材知识内容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贴近学生学习、生活实际安排教材内容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教材设计适当增加背景知识第48页
    第三节 从知识教与学的需要出发,健全教材编排理念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加大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比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转变教材角色,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第49-51页
结语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HPM视角下坐标系的教学研究
下一篇:高中数学优等生的培养探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