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转向系统论文

双前桥转向系统摇臂机构的设计与分析

摘要第11-12页
Abstract第12-13页
第1章 绪论第14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第14页
    1.2 双前桥转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5-18页
第2章 转向系统基本知识第18-26页
    2.1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要求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转向系统的基本要求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转向系统组成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1 机械转向系统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.2 动力转向系统第19-20页
    2.2 转向轮理想的运动关系要求第20-22页
    2.3 双前桥转向系统的形式和初步选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摇臂机构的形式简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本课题开发车型转向系统的选型第23-2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4-26页
第3章 双摇臂机构的设计与校核第26-52页
    3.1 总传动比的计算、校核及分析第2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双前桥转向的转角关系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双前桥左轮转角总速比i的产生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确定两前桥之间转角关系总传动比I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总传动比i的确定程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4.1 计算双摇臂机构总传动比i的范围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4.2 初选总传动比i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传动比的校核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1 二轴左轮理论转角α_(2理)的确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2 传动比的修正计算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3 总传动比i的分配第37页
    3.2 转向系统与悬架干涉校核第37-39页
    3.3 进行ADAMS分析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Adams简介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双前桥转向系统模拟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创建双前桥转向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2 建立虚拟样机模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3 仿真分析结果与结论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4 微调设计参数并仿真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4章 双前桥转向系统静力分析第52-62页
    4.1 转向系统的受力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4.2 转向系统的动力仿真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4.3 新开发零件的CAE分析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CAE分析简介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载荷条件的确定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约束条件的确定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分析结果的判定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分析软件的选用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仿真分析结果与结论第58-6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5章 试验验证第62-70页
    5.1 车轮转角关系测量试验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转向杆系调试及试验过程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5.2 转向圆直径测量试验第67-68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8-70页
总结与展望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种用于矿用自卸车的前油气悬挂缸的研究设计
下一篇:柴油机用Cu、Cr改性A356铸铝合金时效工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