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构式视野下的“N的V”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英文摘要第5页
引言第8-13页
    (一) 选题的意义第8-9页
    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(三) 研究的目的、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1-12页
    (四) 语料来源第12-13页
一、“N的X”构式的名词性判定第13-22页
    (一) 构式的界定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学者对构式的界定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我们对构式的界定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我们界定的原因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我们的判定第14-15页
    (二) “N的X”的构式判断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N的X”的形式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N的X”的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“N的X”的功能第17-18页
    (三) “N的X”这一构式的名词性的获得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定中结构的组合形式使得“N的X”获得名词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构式压制使得“N的X”具有名词性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“N的X”这一构式受到的原型压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“N的X”这一构式受到的频率压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语言运用习惯使得“N的X”具有名词性第21-22页
二、“N的X”与“N的V”的关系第22-39页
    (一) 图式构式与承继性第22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图式的定义及特点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图式构式网络与承继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以“N的X”为中心的构式串组构的图式模块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从“N的X”到“N的V”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构式的承继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“N的V”是“N的X”的辐射体第26-30页
    (二) “N的V”构式与“V”的互动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N的X”选择“V”的动因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“N的X”选择“V”的认知心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“N的X”选择“V”的经济性功能驱使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N的V”构式的名词性对“V”的选择性限制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表事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“N的V”的名词性对“V”的两次选择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“V”与“N”的定位与互动第35-39页
三、“N的V”构式与向心结构两相契合第39-45页
    (一) “N的V”与向心结构的相融性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N的V”与向心结构难题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N的V”与向心结构的契合性第39-40页
    (二) 由“N的V”透视对汉语词类的思考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汉语词类研究的现状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典型词和典型词位的界定第42-45页
四、余论——由“N的V”构式引发的一些思考第45-47页
    (一) 传统的语言分析方法与“N的V”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传统的语言分析方法解析“N的V”的优势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传统的语言分析方法解析“N的V”的劣势第45-46页
    (二) 构式与汉语语法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关于以构式为基本的单位的汉语语法体系的重构的思考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构式的逻辑张力及跨学科性第46-47页
结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邕宁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
下一篇:认知理论视角下公益广告语的隐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