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三、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四、中学化学教学中运用非语言符号的必要性 | 第14页 |
五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16-23页 |
一、教师非语言符号的相关传播学理论 | 第16-19页 |
(一)非语言符号 | 第16页 |
(二)非语言符号相关概念的辨析 | 第16-17页 |
(三)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| 第17-18页 |
(四)教师的非语言符号 | 第18页 |
(五)教师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| 第18-19页 |
(六)教师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原则 | 第19页 |
二、教学过程优化的相关理论 | 第19-23页 |
(一)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优化理论 | 第19-22页 |
(二)新课程理念对现中学化学课堂的要求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非语言符号的情况调查、实验分析 | 第23-48页 |
一、调查研究的设计 | 第23-43页 |
(一)调查研究的目的 | 第23页 |
(二)问卷设计 | 第23页 |
(三)问卷发放与数据统计 | 第23页 |
(四)数据处理 | 第23-30页 |
(五)数据分析 | 第30-43页 |
二、实验设计 | 第43-48页 |
(一)实验设计方法 | 第43页 |
(二)等组实验 | 第43-44页 |
(三)实验数据及分析 | 第44-48页 |
第四章 不同视角下中学化学教师非语言符号的优化策略 | 第48-53页 |
一、基于教师非语言符号作用和功能视角下的教师三大非语言符号优化 | 第48-50页 |
(一)视觉非语言符号的优化策略 | 第48-49页 |
(二)听觉非语言符号的优化策略 | 第49-50页 |
(三)嗅觉和感知非语言符号的优化策略 | 第50页 |
二、基于教学过程优化理论和新课程理念视角下的教师非语言符号优化 | 第50-51页 |
三、基于研究结果和教师发展视角下的教师非语言符号优化 | 第51-53页 |
总结与反思 | 第53-55页 |
一、研究总结 | 第53页 |
二、研究反思 | 第53-55页 |
注释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附录 | 第61-83页 |
硕士期间撰写论文及获奖情况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