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论文的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3.2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| 第18-34页 |
2.1 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| 第18-20页 |
2.1.1 自主创新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2.1.2 自主创新的特征 | 第19-20页 |
2.2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投入分析 | 第20-24页 |
2.2.1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人员投入 | 第20-21页 |
2.2.2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 | 第21-24页 |
2.3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产出分析 | 第24-26页 |
2.4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环境分析 | 第26-31页 |
2.4.1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金融环境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4.2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政策环境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.3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科技环境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4.4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市场环境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5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选择与识别 | 第34-48页 |
3.1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评价 | 第34-37页 |
3.1.1 SBM模型概述 | 第34-35页 |
3.1.2 基于SBM模型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评价 | 第35-37页 |
3.2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构成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2.1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内部驱动因素 | 第38页 |
3.2.2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外部驱动因素 | 第38-40页 |
3.2.3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指标体系 | 第40-41页 |
3.3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选择与识别 | 第41-46页 |
3.3.1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选择方法 | 第41-42页 |
3.3.2 Tobit回归结果及分析 | 第42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4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关系分析 | 第48-58页 |
4.1 解释结构模型概述 | 第48页 |
4.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解释结构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3 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解释结构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解释结构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5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解释结构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6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驱动因素分析 | 第5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5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设计 | 第58-64页 |
5.1 “双轮驱动式”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 | 第58-59页 |
5.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设计 | 第59-60页 |
5.3 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设计 | 第60-61页 |
5.4 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设计 | 第61页 |
5.5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设计 | 第61-62页 |
5.6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设计 | 第62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