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用立体电子腹腔镜成像算法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医用电子内镜发展概述 | 第9-10页 |
1.2 医用立体电子腹腔镜的发展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医用立体电子腹腔镜的实现方案 | 第11-12页 |
1.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双目相机标定及图像校正 | 第14-30页 |
2.1 坐标变换 | 第14-18页 |
2.1.1 坐标系及齐次坐标 | 第14-15页 |
2.1.2 世界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| 第15页 |
2.1.3 相机坐标系与传感器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| 第15-16页 |
2.1.4 传感器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| 第16-18页 |
2.2 标定参数 | 第18-19页 |
2.2.1 相机畸变因子 | 第18-19页 |
2.2.2 相机标定参数 | 第19页 |
2.3 相机标定方法 | 第19-24页 |
2.3.1 立体标定物标定法 | 第19-22页 |
2.3.2 平面标定物标定法 | 第22-24页 |
2.4 双目相机标定方法 | 第24-29页 |
2.4.1 双目相机摆放模型 | 第24-26页 |
2.4.2 双目相机标定 | 第26-27页 |
2.4.3 双目相机标定结果 | 第27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立体匹配算法 | 第30-47页 |
3.1 立体匹配概述 | 第30-38页 |
3.1.1 立体匹配的基本原理 | 第30页 |
3.1.2 立体匹配的约束条件 | 第30-31页 |
3.1.3 立体匹配算法分类 | 第31-33页 |
3.1.4 立体匹配的一般步骤 | 第33页 |
3.1.5 立体匹配的相似度函数 | 第33-35页 |
3.1.6 立体匹配算法的评价标准 | 第35-37页 |
3.1.7 立体匹配的难点 | 第37-38页 |
3.2 全局立体匹配算法 | 第38-43页 |
3.2.1 能量函数 | 第38-39页 |
3.2.2 α-β 交换与 α 扩展 | 第39-40页 |
3.2.3 最佳 α-β 交换 | 第40-41页 |
3.2.4 最佳 α 扩展 | 第41-43页 |
3.3 局部立体匹配算法 | 第43-46页 |
3.3.1 自适应支持权重算法 | 第43-44页 |
3.3.2 自适应支持窗口算法 | 第44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基于加权引导滤波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 | 第47-60页 |
4.1 引导滤波 | 第47-48页 |
4.2 基于引导滤波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 | 第48-50页 |
4.3 基于加权引导滤波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 | 第50-58页 |
4.3.1 代价计算 | 第50-51页 |
4.3.2 代价聚合 | 第51-52页 |
4.3.3 视差选取 | 第52-54页 |
4.3.4 视差精细 | 第54-55页 |
4.3.5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5.1 总结 | 第60-61页 |
5.2 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