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--制油工艺论文--精炼论文

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油精炼过程中的含量变化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31页
    1.1 玉米及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进展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霉菌及霉菌毒素简介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玉米赤霉烯酮的理化性质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玉米赤霉烯酮的作用机理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玉米及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情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6 玉米赤霉烯酮与人类的疾病第16页
    1.2 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技术现状第16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玉米赤霉烯酮限量标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玉米赤霉烯酮去除技术简述第20-24页
    1.3 玉米油生产过程中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碱炼工艺对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脱色工艺对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脱蜡工艺对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脱臭工艺对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、基本思路与意义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本论文的基本思路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本论文的主要意义第29-31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1-41页
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和原料第31页
    2.2 主要实验设备装置第31-33页
    2.3 实验流程图第33-34页
    2.4 实验方法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实验室小试阶段处理方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中试实验处理方法第34-38页
    2.5 分析方法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玉米赤霉烯酮的提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分析方法验证第39-41页
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-57页
    3.1 玉米毛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调研第41-42页
    3.2 精炼过程中各工段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变化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3.3 碱炼对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碱炼温度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碱液浓度及碱炼深度的影响第45-48页
    3.4 脱色对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活性白土与活性炭不同比例对脱除效果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脱色剂总用量对脱除效果的影响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脱色温度对脱除效果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脱色时间对脱除效果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3.5 脱蜡对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脱蜡结晶时间对油脂得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脱蜡结晶温度对油脂得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助滤剂添加量对油脂得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3.6 脱臭对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影响第52-57页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4.1 主要结论第57页
    4.2 创新点第57-58页
    4.3 论文不足之处第58页
    4.4 研究展望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垂直磁化膜中的反常霍尔效应及磁性斯格明子研究
下一篇:焦煤流化床及微波干燥动力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