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劳动科学论文--职业培训论文

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模式研究--以长沙市为例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第一章 导论第11-14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价值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价值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实践意义第12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范畴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生代农民工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供给模式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职业培训供给模式第13-14页
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模式相关研究第14-27页
    第一节 国外相关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农民培训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企业培训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双元制”职业培训模式第16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第16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相关研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模式相关研究第19-25页
    第三节 对已有相关研究的简单述评第25-27页
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行供给模式的调查与分析第27-43页
    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政府供给模式: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学院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主体及其责任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学院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学院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方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政府供给模式评价第31-33页
    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企业供给模式:以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高级技工学校为例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水电八局高级技工学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主体及其责任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水电八局高级技工学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内容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水电八局高级技工学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方式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企业供给模式评价第37-38页
    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民营供给模式:以湖南国医按摩技术学校为例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湖南国医按摩技术学校提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条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湖南国医按摩技术学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内容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湖南国医按摩技术学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供给方式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民营供给模式评价第41-43页
第四章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第43-54页
    第一节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的理论基础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共产品理论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产品属性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的框架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的内涵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综合化的供给内容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多样性的供给方式第49-50页
    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的优势及限制因素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的优势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第52-54页
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模式实施的保障第54-61页
    第一节 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公共供给制度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完善培训经费管理制度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建立公共供给激励和约束机制第55-56页
    第二节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订单式供给方式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围绕具体项目开设短期订单班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根据培训内容分类实施培训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做好培训成果检验和培训后期服务工作第57-58页
    第三节 强化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绩效评估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估机构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信息库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第59-61页
结语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71页
附录第71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5-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自闭症儿童及其父母认知风格的调查与分析--基于“共情—系统化理论”
下一篇: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--以河南省XX县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