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框架 | 第11-12页 |
1.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理论综述 | 第13-23页 |
2.1 非正规就业 | 第13-16页 |
2.1.1 非正规就业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2.1.2 非正规就业的相关研究 | 第14-16页 |
2.2 就业质量 | 第16-20页 |
2.2.1 就业质量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2.2.2 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 | 第17-19页 |
2.2.3 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就业质量研究 | 第19-20页 |
2.3 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 | 第20-23页 |
2.3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20-21页 |
2.3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理论分析及假设 | 第23-28页 |
3.1 研究假设 | 第23-25页 |
3.2 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分析 | 第25-28页 |
第4章 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8-36页 |
4.1 国际劳工组织建立的就业质量指标 | 第28-29页 |
4.2 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质量的评分标准设定 | 第29-31页 |
4.3 信效度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3.1 信度分析 | 第31-32页 |
4.3.2 效度分析 | 第32页 |
4.4 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质量指标构建 | 第32-36页 |
第5章 天津市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 | 第36-49页 |
5.1 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| 第36-40页 |
5.1.1 非正规就业者性别、年龄分布 | 第37页 |
5.1.2 对教育程度的研究 | 第37-38页 |
5.1.3 非正规就业者的行业与岗位研究 | 第38-40页 |
5.1.4 非正规就业者的收入研究 | 第40页 |
5.2 调查结果 | 第40-49页 |
5.2.1 调查总体情况 | 第40-41页 |
5.2.2 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 | 第41-43页 |
5.2.3 个案访谈 | 第43-45页 |
5.2.4 调查结论 | 第45-49页 |
第6章 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 | 第49-53页 |
6.1 政府角度 | 第49-51页 |
6.1.1 建立健全非正规就业的法律体系 | 第49-50页 |
6.1.2 实行特殊的非正规就业经济政策 | 第50页 |
6.1.3 充分发挥非正规就业管理体系 | 第50-51页 |
6.2 用人单位角度 | 第51页 |
6.2.1 用人单位加强行业自律 | 第51页 |
6.2.2 落实职工培训制度 | 第51页 |
6.3 劳动者角度 | 第51-53页 |
6.3.1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| 第51-52页 |
6.3.2 转变就业观念 | 第52-53页 |
附录1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后记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