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0-17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2.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(三)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7页 |
1.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二、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6页 |
(一) 网络舆情的含义及其特点 | 第17-20页 |
1. 网络舆情的含义 | 第17-19页 |
2. 网络舆情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(二)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 | 第20-22页 |
(三)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理论依据 | 第22-26页 |
1. 危机管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 大众传播理论 | 第23-24页 |
3. 议程设置理论 | 第24-26页 |
三、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、程序及实例分析 | 第26-37页 |
(一)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 | 第26-28页 |
1.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 | 第26-27页 |
2.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有待提高 | 第27-28页 |
(二) 教育行政部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程序 | 第28-31页 |
1. 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规划 | 第28-29页 |
2. 网络舆情信息收集 | 第29-30页 |
3. 网络舆情信息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 网络舆情信息的报送和反馈 | 第31页 |
(三) 辽宁省应对网络舆情工作实例分析 | 第31-37页 |
1. 加强网络建设,着实建立良好的网内外舆论氛围 | 第31-32页 |
2. 注重网络舆情分析处理,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| 第32-34页 |
3. 应对与引导并举,正面处理相关诉求 | 第34-37页 |
四、教育行政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| 第37-44页 |
(一) 教育行政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0页 |
1. 对网络舆情监控没有针对性 | 第37-38页 |
2. 对网络舆情处理方法不科学 | 第38页 |
3. 对网络舆情监控应对速度慢 | 第38-39页 |
4. 对网络舆情应对投入不足 | 第39-40页 |
(二) 教育行政部门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 | 第40-44页 |
1. 对网络舆情缺乏现代管理意识 | 第40页 |
2. 对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把握不准 | 第40-41页 |
3. 对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不够健全 | 第41-42页 |
4. 对网络舆情产生影响缺乏认识 | 第42-44页 |
五、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对策探讨 | 第44-54页 |
(一) 树立现代网络舆情管理观念 | 第44-47页 |
1. 宏观管理与具体引导相结合 | 第44-45页 |
2. 自由表达与规范组织相配合 | 第45-46页 |
3. 线上处理与线下处理相联合 | 第46-47页 |
(二) 注重利用网络舆情的自身规律 | 第47-49页 |
1. 了解网络论坛的运行机制 | 第47页 |
2. 重视网络共同体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3. 利用网络编辑和网络评论员的引导作用 | 第49页 |
(三) 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 | 第49-52页 |
1. 加强网络日常监测 | 第49-50页 |
2. 建立网络舆情预判预警制度 | 第50-51页 |
3. 建立部门间协作交流机制 | 第51-52页 |
(四) 加强利用外部资源 | 第52-54页 |
1. 利用其他公共管理部门资源应对网络舆情 | 第52页 |
2. 调动社会力量应对网络舆情 | 第52-54页 |
六、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