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4-2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 | 第14-2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 | 第20-22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思路、方法与假设 | 第22-2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23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23-26页 |
1.3.4 研究假设 | 第26-27页 |
第2章 中学课堂管理的理论 | 第27-32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7-28页 |
2.1.1 课堂管理 | 第27页 |
2.1.2 有效课堂管理 | 第27页 |
2.1.3 课堂异常行为 | 第27-28页 |
2.1.4 课堂规则 | 第28页 |
2.2 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28-32页 |
2.2.1 目标导向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2.2 果断纪律理论 | 第29页 |
2.2.3 团体动力理论 | 第29-30页 |
2.2.4 行为矫正理论 | 第30-31页 |
2.2.5 现实疗法理论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中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现状与差异 | 第32-45页 |
3.1 中学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32-38页 |
3.1.1 问卷调查发现的中学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32-36页 |
3.1.2 课堂观察发现的中学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36-38页 |
3.2 中学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| 第38-45页 |
3.2.1 不同性别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39页 |
3.2.2 不同年龄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39-40页 |
3.2.3 不同工作年限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40-41页 |
3.2.4 不同学历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41-42页 |
3.2.5 不同职称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42页 |
3.2.6 不同年级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42-43页 |
3.2.7 不同科目中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性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中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| 第45-54页 |
4.1 教师 | 第45-47页 |
4.1.1 教学活动质量 | 第45-46页 |
4.1.2 管理能力 | 第46页 |
4.1.3 非言语行为 | 第46-47页 |
4.1.4 性格 | 第47页 |
4.2 学生 | 第47-49页 |
4.2.1 年龄 | 第47-48页 |
4.2.2 认知水平 | 第48-49页 |
4.2.3 个性 | 第49页 |
4.3 环境 | 第49-54页 |
4.3.1 课堂物理环境 | 第49-51页 |
4.3.2 课堂心理环境 | 第51-53页 |
4.3.3 学校制度环境 | 第53-54页 |
第5章 提升中学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| 第54-68页 |
5.1 教师角度 | 第54-66页 |
5.1.1 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| 第54-55页 |
5.1.2 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| 第55-59页 |
5.1.3 发挥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管理作用 | 第59-61页 |
5.1.4 增加教师的性格魅力 | 第61-62页 |
5.1.5 了解并满足学生需求 | 第62页 |
5.1.6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| 第62-63页 |
5.1.7 创设良好的课堂物理环境 | 第63-64页 |
5.1.8 构建健康的课堂心理环境 | 第64-66页 |
5.2 学校角度 | 第66-68页 |
5.2.1 促进班级规模合理化 | 第66-67页 |
5.2.2 建立合理的制度 | 第67-68页 |
结论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5-76页 |
附录B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(课堂管理)调查问卷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