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车辆工程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--制动装置论文

单轨车辆制动性能仿真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单轨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0-12页
    1.3 铁路系统数值仿真技术的发展第12-14页
    1.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15-16页
第2章 单轨车辆机械系统建模第16-26页
    2.1 ADAMS软件简介第16页
    2.2 跨座式单轨车辆仿真模型建立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单轨车辆模型技术参数及力的传递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建模假设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单轨车辆模型的建立第23页
    2.3 直通式空气制动系统第23-2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3章 再生制动系统第26-51页
    3.1 24脉波整流电路建模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24脉波整流电路原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24脉波整流电路建模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单轨车辆模块模型建立第27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单轨车辆异步电机的控制模型的建立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空间矢量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第34-44页
    3.3 电阻吸收模型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电阻吸收装置模型简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电阻吸收装置模型建立第45-47页
    3.4 单轨车辆再生制动系统模型的整合和建立第47-48页
    3.5 单轨车辆再生制动模型的仿真验证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4章 空电联合制动第51-60页
    4.1 空电联合制动概况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制动过程中受到的力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空电制动控制流程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空电制动控制方案的选择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空电制动参数的选择第58页
    4.2 空电制动Simulink模型第58-59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5章 建立单轨车辆模型第60-84页
    5.1 联合仿真简介第60页
    5.2 联合仿真流程图第60-61页
    5.3 单轨车辆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ADAMS机械模型转化为MATLAB/Simulink模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单轨车辆模型整合第62-64页
    5.4 单轨车辆制动性能研究第64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制动性能指标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单轨车辆制动过程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单轨车辆制动要求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制动性能仿真第66-8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3-84页
结论与展望第84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列车车厢连接部位气动噪声特性研究及应用
下一篇:悬挂式单轨车辆动力学仿真及轮胎非线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