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托GIS的中学地理“图+”教学模式探索
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探索“图+”教学模式 | 第11-12页 |
1.2.2 探索GIS在教学中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1.4 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4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5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6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7 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15-16页 |
2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2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2.1.1“图+” | 第16页 |
2.1.2 教学模式 | 第16-17页 |
2.1.3 地理图像系统 | 第17-18页 |
2.2“图+”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| 第18-20页 |
2.2.1 图式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“图+”教学的教育学依据 | 第20-22页 |
2.3.1 直观性教学原则 | 第20页 |
2.3.2 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| 第20-22页 |
3 实施“图+”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| 第22-33页 |
3.1“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 | 第22页 |
3.2 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 | 第22-23页 |
3.3 浙江省地理高考试题图像系统的统计分析 | 第23-33页 |
3.3.1 试题中涉及的图幅及分值 | 第23-25页 |
3.3.2 试题中运用的图像系统类型 | 第25-31页 |
3.3.3 试题的特点 | 第31-32页 |
3.3.4 思考与启示 | 第32-33页 |
4 GIS对“图+”教学模式可提供的技术支持 | 第33-39页 |
4.1 GIS在“图+”教学模式中的地位和功能 | 第33-35页 |
4.1.1 作为教学内容应用于“图+”教学模式 | 第33页 |
4.1.2 作为教学手段应用于“图+”教学模式 | 第33-35页 |
4.2 GIS在“图+”教学模式中的优势 | 第35-36页 |
4.2.1 实现了地理与技术的整合 | 第35-36页 |
4.2.2 实现了能力与知识的整合 | 第36页 |
4.2.3 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整合 | 第36页 |
4.3 GIS可提供的技术支持 | 第36-39页 |
4.3.1 可利用的GIS软件 | 第36-37页 |
4.3.2 可利用的GIS功能 | 第37-39页 |
5 中学地理“图+”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| 第39-44页 |
5.1“图+”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| 第39页 |
5.1.1 主体性原则 | 第39页 |
5.1.2 问题型原则 | 第39页 |
5.1.3 互动式原则 | 第39页 |
5.2“图+”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| 第39-41页 |
5.2.1 以图引趣 | 第39-40页 |
5.2.2 图+设问 | 第40页 |
5.2.3 叠图探究 | 第40-41页 |
5.2.4 图+精讲 | 第41页 |
5.2.5 绘图巩固 | 第41页 |
5.3“图+”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| 第41-44页 |
5.3.1 注重“图+”阅读习惯的养成 | 第41-42页 |
5.3.2 注重“图+”对比能力的培养 | 第42页 |
5.3.3 注重“图+”图文互转的训练 | 第42-44页 |
6 中学地理“图+”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 | 第44-58页 |
6.1《洋流》教学过程设计 | 第44-56页 |
6.1.1 对照组 | 第44-47页 |
6.1.2 实验组 | 第47-56页 |
6.2 学习质量检测 | 第56页 |
6.3 检测结果及分析 | 第56-58页 |
6.3.1《世界洋流模式图》绘制情况 | 第56页 |
6.3.2 课后作业检测结果 | 第56-58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7.1 研究总结 | 第58页 |
7.2 不足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