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6-10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6-7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7-8页 |
1.2.1 研究的目的 | 第7-8页 |
1.2.2 研究的意义 | 第8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8-10页 |
1.3.1 研究对象 | 第8页 |
1.3.2 资料的收集方法 | 第8-9页 |
1.3.3 资料的分析方法 | 第9页 |
1.3.4 研究思路 | 第9-10页 |
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本文的理论框架 | 第10-19页 |
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6页 |
2.1.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1页 |
2.1.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6页 |
2.2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| 第16-19页 |
2.2.1 文化资本理论 | 第16页 |
2.2.2 优势视角 | 第16-17页 |
2.2.3 嵌入理论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凯里市Z福利院与服务对象的情况介绍 | 第19-30页 |
3.1 凯里市Z福利院概述 | 第19-20页 |
3.1.1 福利院的历史与今天 | 第19页 |
3.1.2 福利院现有的服务情况 | 第19-20页 |
3.2 院内服务对象现状特征 | 第20页 |
3.2.1 院内服务对象人口学特征 | 第20页 |
3.2.2 院内服务对象生活现状 | 第20页 |
3.3 院内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境与需求情况 | 第20-30页 |
3.3.1 院内老人存在的主要困境与需求分析 | 第21-25页 |
3.3.2 院内儿童存在的主要困境与需求分析 | 第25-30页 |
第4章 社会工作服务在凯里Z福利院及当地的嵌入 | 第30-48页 |
4.1 民族地区福利院的实务框架:基于发展与文化视角 | 第30-31页 |
4.2 发掘与链接民族地区资源嵌入社会工作服务 | 第31-32页 |
4.2.1 发掘与链接当地苗族文化资源 | 第31-32页 |
4.2.2 发掘与链接凯里当地社会资源 | 第32页 |
4.3 社会工作服务在福利院老人群体的介入 | 第32-36页 |
4.3.1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福利院老人服务对象 | 第32-34页 |
4.3.2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福利院老人服务对象 | 第34-35页 |
4.3.3 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福利院老人群体的困境及应对 | 第35-36页 |
4.3.4 “文化敏感”重要性的凸显与延伸 | 第36页 |
4.4 社会工作服务在福利院儿童群体的介入 | 第36-43页 |
4.4.1 文化资本在服务中的嵌入 | 第36-37页 |
4.4.2 着眼于民族文化的持守开展“芦笙、苗绣”学习小组 | 第37-39页 |
4.4.3 开展多种服务活动促进院内儿童的全面发展 | 第39-43页 |
4.5 社会工作嵌入到Z福利院与当地政府部门 | 第43-46页 |
4.5.1 社会工作服务在福利院整体层面上的介入 | 第43-45页 |
4.5.2 社会工作嵌入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 | 第45-46页 |
4.6 社会工作嵌入民族地区的服务效果 | 第46-48页 |
第5章 社会工作在Z福利院嵌入的研究结论与反思 | 第48-54页 |
5.1 研究的结论 | 第48-53页 |
5.1.1 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,正确区分“民族性问题”与案主自身问题 | 第48-49页 |
5.1.2 将“文化敏感”、“发展视角”等理念操作化为具体的实践内容 | 第49-50页 |
5.1.3 “双重嵌入”背景下对社工多元能力的要求 | 第50-51页 |
5.1.4 孵化民族地区本地社会工作组织与本民族人才的需要 | 第51-52页 |
5.1.5 民族地区发展社会工作的结构框架 | 第52-53页 |
5.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5.2.1 研究的不足 | 第53页 |
5.2.2 研究的展望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附录 | 第57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