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华服人才培养路径及策略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一、绪论 | 第9-31页 |
| (一)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3页 |
| 1.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2.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(二)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3-16页 |
| 1.一带一路 | 第13页 |
| 2.华服 | 第13-16页 |
| (三)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7页 |
| 1.华服相关研究 | 第16-19页 |
| 2.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| 第19-21页 |
| 3.服装人才培养相关研究 | 第21-27页 |
| 4.总体趋势 | 第27页 |
| (四)研究思路、内容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| 1.研究目标 | 第27-29页 |
| 2.研究思路 | 第29-30页 |
| 3.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30页 |
| (五)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| 第30-31页 |
| 1.研究创新点 | 第30-31页 |
| 2.研究难点 | 第31页 |
| 二、华服人才培养现状 | 第31-39页 |
| (一)华服人才培养工作现有成果 | 第32-35页 |
| 1.关注程度逐渐深入 | 第32-33页 |
| 2.相关机构陆续成立 | 第33-34页 |
| 3.相关比赛精心策划 | 第34-35页 |
| 4.部分院校积极参与 | 第35页 |
| (二)华服人才培养工作尚存缺陷 | 第35-39页 |
| 1.运转资金保障性不强 | 第36页 |
| 2.人才数量不足 | 第36-37页 |
| 3.输入人才文化素养缺失 | 第37-38页 |
| 4.学习渠道畅通性不足 | 第38-39页 |
| 5.输出人才创新能力不足 | 第39页 |
| 三、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华服人才需求及其培养路径 | 第39-56页 |
| (一)立足本源:华服人才禀赋需求分析 | 第40-51页 |
| 1.华服人才禀赋特性 | 第40-42页 |
| 2.华服人才禀赋需求 | 第42-51页 |
| (二)实践思路:华服人才培养路径思考 | 第51-56页 |
| 1.性格、兴趣初塑阶段 | 第52页 |
| 2.基础积累阶段 | 第52-53页 |
| 3.提升拓展阶段 | 第53-56页 |
| 四、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华服人才培养策略 | 第56-64页 |
| (一)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| 第56-57页 |
| 1.国家政策扶持 | 第56页 |
| 2.专项基金保障 | 第56-57页 |
| (二)多方合作激发深入学习兴趣 | 第57-59页 |
| 1.华服文化进家庭 | 第57页 |
| 2.华服文化进校园 | 第57-58页 |
| 3.华服文化进社会 | 第58-59页 |
| (三)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准入门槛 | 第59-60页 |
| 1.慎重选择传承人 | 第59-60页 |
| 2.分层实施教学 | 第60页 |
| (四)创建多样化的培养平台 | 第60-63页 |
| 1.互联网+通讯——推广 | 第61页 |
| 2.成立可靠技艺传承机构 | 第61-62页 |
| 3.建立完善互联网教学资源系统 | 第62-63页 |
| (五)跨文化打破设计思路局限 | 第63-64页 |
| 1.加强国际化交流 | 第63页 |
| 2.落实循环互动设计实践 | 第63-64页 |
| 3.鼓励师生参加华服设计大赛 | 第64页 |
| 结语 | 第64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| 附录 | 第71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