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.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14-19页 |
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2.1.1 内部控制审计涵义研究 | 第14-15页 |
2.1.2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及其披露研究 | 第15页 |
2.1.3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研究 | 第15-16页 |
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2.2.1 内部控制审计涵义研究 | 第16-17页 |
2.2.2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及其披露研究 | 第17页 |
2.2.3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3 文献评述 | 第18-19页 |
3. 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3.1 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概念 | 第19-20页 |
3.1.1 内部控制审计概念 | 第19页 |
3.1.2 内部控制审计的对象范围 | 第19-20页 |
3.1.3 内控审计的结论 | 第20页 |
3.2 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3.2.1 受托责任理论 | 第20-21页 |
3.2.2 舞弊动因理论 | 第21页 |
3.3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3.3.1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联系 | 第22页 |
3.3.2 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区别 | 第22页 |
3.4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 | 第22-25页 |
3.4.1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联系 | 第22-23页 |
3.4.2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 | 第23-25页 |
4.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25-35页 |
4.1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发展过程 | 第25-26页 |
4.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情况 | 第26-31页 |
4.2.1 2012-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总体披露情况对比 | 第26-29页 |
4.2.2 2012-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对比 | 第29-30页 |
4.2.3 2012-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比 | 第30-31页 |
4.2.4 2012-201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比 | 第31页 |
4.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5页 |
4.3.1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格式不统一 | 第31-32页 |
4.3.2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不充分且收费偏低 | 第32-33页 |
4.3.3 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与内部控制审计结论不一致 | 第33-34页 |
4.3.4 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比例较低 | 第34-35页 |
5.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建议 | 第35-44页 |
5.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5-39页 |
5.1.1 法律法规不健全 | 第35-36页 |
5.1.2 低价竞争导致内部控制审计收费低 | 第36页 |
5.1.3 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审计认识不到位 | 第36-38页 |
5.1.4 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审计标准流程及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| 第38-39页 |
5.2 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建议 | 第39-44页 |
5.2.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| 第39-40页 |
5.2.2 避免低价竞争 | 第40-41页 |
5.2.3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宣传 | 第41-42页 |
5.2.4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水平及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| 第42-44页 |
6.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分析 | 第44-52页 |
6.1 TD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| 第44页 |
6.2 TD公司财务数据“搬家”事件 | 第44-45页 |
6.3 TD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情况 | 第45-47页 |
6.4 TD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7-50页 |
6.4.1 标准无保留意见水分大 | 第47-48页 |
6.4.2 内部控制审计有关信息披露不准确 | 第48-49页 |
6.4.3 ZS事务所存在丧失独立性的嫌疑 | 第49-50页 |
6.5 案例反思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