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--机械传动机构论文--啮合传动论文--齿轮及齿轮传动论文

考虑啮合非线性的齿轮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齿轮耦合转子系统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3 齿轮间隙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-18页
第2章 齿轮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动态激励的研究第18-26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18页
    2.2 齿轮刚度激励研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础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齿轮啮合刚度计算第19-21页
    2.3 误差激励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齿轮啮合误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齿轮静态传递误差第22-24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24-26页
第3章 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固有特性分析第26-38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26页
    3.2 齿轮-转子系统建模第26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齿轮啮合动力学模型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梁单元模型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轴承模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集中质量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齿轮转子系统有限元模型第33-35页
    3.3 系统固有特性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37-38页
第4章 齿轮-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分析第38-52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38页
    4.2 系统加载位置的确定第38-40页
    4.3 系统不平衡量计算第40-42页
    4.4 膨胀机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分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临界转速与隔离裕度的对比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齿轮耦合与无耦合的动态响应特性第46-47页
    4.5 系统参数对齿轮动态响应的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轴承刚度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齿轮参数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50-52页
第5章 啮合齿轮副的非线性振动分析第52-86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52页
    5.2 基于描述函数的齿轮非线性建模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概述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描述函数法定义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死区环节第54-55页
    5.3 不同信号输入的描述函数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正弦输入型描述函数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死区单元描述函数第56-57页
    5.4 齿轮系统的周期强迫振动响应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啮合副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齿侧间隙非线性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齿轮啮合面的描述函数建模第60-61页
    5.5 动力学方程求解方法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求解方法的比较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Runge-Kutta方法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变步长Runge-Kutta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5.6 齿轮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动态响应结果类型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三种冲击状态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啮合齿轮的算例结果和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 5.7 参数对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第70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转速变化的影响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不同输入扭矩的影响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不同阻尼比的影响第77-83页
    5.8 小结第83-86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6-9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6-87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87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6页
致谢第96-9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双通道差动传动机器人关节的研究与设计
下一篇:高炉炉缸内衬侵蚀准三维分析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