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体制论文

“门口的野蛮人”:控制权市场与公司治理--基于万科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险资频频举牌成为"门口的野蛮人"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中国公司治理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点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框架第15-16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6-24页
    2.1 公司治理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司治理机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委托代理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控制权市场理论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控制权市场主流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控制权市场理论新发展第18-20页
    2.3 积极股东主义理论第20-2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三章 万科控制权之争案例描述第24-34页
    3.1 举牌前万科基本情况概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万科历史沿革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万科管理层及事业合伙人制度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万科股权结构第24-25页
    3.2 宝能系基本情况概述第25-26页
    3.3 万科控制权之争始末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宝能系四次举牌万科,王石强硬对抗(2015年7月至12月)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欲引入深铁集团,华润万科各执一词(2016年1月至6月)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宝能欲罢免王石未果,万科反攻(2016年6月至7月)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恒大登堂入室,成为第三大股东(2016年8月至12月)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监管层频频发声,万科重组失败(2016年12月)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华润转让,恒大抽身,深铁实现控股(2017年1月至3月)第30-3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1-34页
第四章 宝能系分析:"门口的野蛮人"第34-41页
    4.1 美国杠杆收购潮的经济背景第34-36页
    4.2 中国险资举牌潮的经济背景第36-37页
    4.3 宝能系资金来源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五章 万科及其他相关方行为分析第41-47页
    5.1 万科被举牌的动因是股权结构分散第41-42页
    5.2 华润反对引入深铁的根源是委托代理问题第42-43页
    5.3 控制权市场其他投资者恒大介入的客观作用第43-44页
    5.4 监管层的态度变化原因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六章 启示与建议第47-54页
    6.1 案例启示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股权结构分散不一定有利于公司治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机构投资者的治理地位逐渐凸显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企业应重视控制权的配置第48-49页
    6.2 对策建议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规范公司治理,遵循契约精神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逐步开放双重股权结构治理模式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公司章程中加入反收购条款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管理层加强引导"积极股东主义"之路第52-53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4-56页
    7.1 研究总结第54-55页
    7.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5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016年第四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定价研究
下一篇: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高频数据的VPIN与市场流动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