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1-12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2.1 解释水平理论与心理距离 | 第12-13页 |
2.1.1 心理距离的概念界定 | 第12页 |
2.1.2 解释水平理论与心理距离的关系 | 第12-13页 |
2.1.3 解释水平理论的既有研究 | 第13页 |
2.2 本文语言情境研究的依据 | 第13-16页 |
2.2.1 语境的认知化过程 | 第13-14页 |
2.2.2 词汇与句法的关系 | 第14页 |
2.2.3 故事的语法 | 第14-16页 |
3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3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3.1.1 心理咨询流派纷争的理论困境 | 第16页 |
3.1.2 心理咨询的整合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3.1.3 本文的研究问题 | 第17页 |
3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4 研究方法 | 第18-23页 |
4.1 研究对象 | 第18-19页 |
4.2 研究方法与原理 | 第19-20页 |
4.2.1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4.2.2 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4.3 研究步骤 | 第20-23页 |
4.3.1 抽取流派与核心概念 | 第20页 |
4.3.2 故事造句 | 第20-21页 |
4.3.3 判断规则讨论 | 第21-22页 |
4.3.4 各流派表征类别分析 | 第22-23页 |
5 研究结果 | 第23-27页 |
6 讨论与结论 | 第27-30页 |
6.1 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理论对来访者的表征存在不同层次 | 第27页 |
6.2 不同水平的现实性距离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6.3 咨询流派划分可能存在的其它维度 | 第29页 |
6.4 不同流派的心理距离对咨询过程的解释 | 第29-30页 |
7 创新、局限与展望 | 第30-31页 |
7.1 创新 | 第30页 |
7.2 局限 | 第30页 |
7.3 展望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附录 | 第33-40页 |
致谢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