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市场论文

创投机构声誉、股权价值高估与创投机构减持行为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第12-13页
2 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第13-20页
    2.1 创业投资相关概念界定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创业投资的界定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创业投资机构增值服务的内容及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创投机构声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财务投资者第15页
    2.2 股权价值高估第15-16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创投机构参股对创业企业的作用及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创投机构减持行为决策的“逐名”与“逐利”动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小结第18-20页
3 我国创投机构投资与退出现状第20-27页
    3.1 创业投资行业资金募集及资金投资情况第20-21页
    3.2 创投机构近年项目投资情况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创投机构主要投资方向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创投机构投资项目来源第22-23页
    3.3 我国创投机构历年退出方式比较第23-24页
    3.4 创业板相关情况分析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创投机构在创业板IPO退出案例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参投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创投机构初始持股比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创业板上市企业“业绩变脸”现象严重第25-27页
4 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的理论分析第27-35页
    4.1 创投机构退出方式选择的考虑因素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创投资本主要退出方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退出方式选择的考虑因素第28-29页
    4.2 IPO后创投机构减持退出时机选择的考虑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 4.3 基于声誉机制的创投机构退出策略选择演化博弈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4.4 基于股权价值高估视角的创投机构与外部投资者博弈分析第32-35页
5 创投机构声誉、股权价值高估及创投减持行为的实证分析第35-50页
    5.1 研究假设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与创业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股权价值高估对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声誉机制的调节作用第36页
    5.2 研究变量设计及模型建立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研究变量的符号与含义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股权价值高估的度量方法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模型设计第38-39页
    5.3 样本数据选取第39页
    5.4 描述性统计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创投机构支持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创投机构参股对创业板公司股价、业绩表现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创投机构减持情况及被减持企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创投机构减持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关联性的描述性数据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股权价值高估程度与首次减持比例的描述性统计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创投机构声誉与创业企业股权价值高估程度的描述性统计第44-45页
    5.5 实证分析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与创业企业业绩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股权价值高估对创投机构减持退出行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声誉机制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5.6 实证研究结论第48-50页
6 研究结论第50-57页
    6.1 创投机构减持决策的“逐利”动机明显第50页
    6.2 创投机构行为与创业企业业绩相互影响作用微弱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创投机构在参投过程中倾向于“搭便车”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创投机构行为与创业企业业绩相互影响作用微弱的原因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6.3 声誉机制运行效果不佳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声誉机制对我国创投行业约束作用微弱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声誉机制运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6.4 政策建议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规范创投行业投资及退出行为的政策建议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提升我国声誉机制运作效率的政策建议第54-55页
    6.5 未来展望第55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附录第62页
    A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62页
    B.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参与情况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咨询流派理论中咨询师与当事人假设性心理距离的比较研究
下一篇:基于专利时效性和PageRank算法的企业技术影响力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