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前言 | 第8-1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1 互联网+教育时代的学习变革 | 第8页 |
1.1.2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| 第8页 |
1.1.3 教学改革的需要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9页 |
1.3.2 实践意义 | 第9-1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2.1 相关概念阐述 | 第10-13页 |
2.1.1 教学的概念 | 第10页 |
2.1.2 健美操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2.1.3 微课程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2.1.4 健美操的特点 | 第12页 |
2.1.5 微课程的特点 | 第12-13页 |
2.2 理论基础分析 | 第13-14页 |
2.2.1 非正式学习理论 | 第13-14页 |
2.2.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4页 |
2.3 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2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2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19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3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9页 |
3.2.2 访谈法 | 第19页 |
3.2.3 案例分析法 | 第19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31页 |
4.1 高校健美操微课程设计原则 | 第19-20页 |
4.2 微课程的设计流程 | 第20-22页 |
4.2.1 确定微课程选题 | 第20页 |
4.2.2 脚本设计 | 第20-21页 |
4.2.3 选择制作方式 | 第21页 |
4.2.4 准备素材 | 第21-22页 |
4.2.5 微课程的制作 | 第22页 |
4.2.6 后期处理 | 第22页 |
4.3 微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| 第22-23页 |
4.3.1 实践课设计案例分析 | 第22-23页 |
4.3.2 理论课设计案例分析 | 第23页 |
4.4 高校健美操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| 第23-31页 |
4.4.1 高校健美操微课程时间设计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4.4.2 高校健美操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选择 | 第24-25页 |
4.4.3 实践课设计研究—《傣族健身操》 | 第25-28页 |
4.4.4 理论课设计研究—《民族健身操创编要求》 | 第28-31页 |
4.5 教学评价 | 第31页 |
4.5.1 专家对健美操微课程的评价 | 第31页 |
4.5.2 学生对微课程教学的反馈 | 第31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31-33页 |
5.1 结论 | 第31-32页 |
5.2 建议 | 第32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6页 |
附件 | 第36-3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