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| 第19-26页 |
2.1 基本概念 | 第19-21页 |
2.1.1 效益与绩效的区别 | 第19-21页 |
2.1.2 企业管理职业效益 | 第21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2.1“三益”思想 | 第21-23页 |
2.2.2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绩效考评相关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林西矿业公司中层管理团队考评现状分析 | 第26-34页 |
3.1 中层管理团队考评现状 | 第26-29页 |
3.1.1 林西矿业公司概况 | 第26页 |
3.1.2 林西矿业公司组织结构 | 第26-27页 |
3.1.3 林西矿业公司中层管理团队考评现状 | 第27-29页 |
3.2 林西矿业公司中层管理团队考评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3.2.1 考评的组织部门分散 | 第29页 |
3.2.2 考评过程形式化 | 第29-30页 |
3.2.3 考评内容不科学 | 第30页 |
3.2.4 考评缺少监督与申诉反馈机制 | 第30-31页 |
3.3 林西矿业公司对中层管理团队考评存在问题原因 | 第31-33页 |
3.3.1 考评定位的模糊与偏差 | 第31页 |
3.3.2 考评的主体比较单一 | 第31页 |
3.3.3 考评指标的确定不规范 | 第31-32页 |
3.3.4 考评周期的设定不合理 | 第32页 |
3.3.5 考评实施人员不合理 | 第32页 |
3.3.6 对中层管理团队考评工作与其后的环节衔接不好 | 第32-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林西矿业公司对中层管理团队的考评方案设计 | 第34-53页 |
4.1 考评方案设计总原则 | 第34-36页 |
4.1.1 考评目的 | 第34页 |
4.1.2 考评原则 | 第34-35页 |
4.1.3 考评对象、主体、指标和周期 | 第35-36页 |
4.1.4 考评的组织结构 | 第36页 |
4.2 考评指标确定 | 第36-49页 |
4.2.1 考评指标确定步骤 | 第36-37页 |
4.2.2 考评指标及评定标准设计 | 第37-40页 |
4.2.3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对中层管理团队考评指标的权重 | 第40-49页 |
4.3 考评表设计 | 第49-50页 |
4.3.1 林西矿业公司中层管理团队月份考评表 | 第49-50页 |
4.3.2 林西矿业公司中层管理团队季度考评表 | 第50页 |
4.4 考评结果运用 | 第50-51页 |
4.4.1 设定综合考评等级 | 第50-51页 |
4.4.2 考评结果的运用 | 第5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5章 林西矿业公司对中层管理团队考评实施与保障措施 | 第53-62页 |
5.1 对中层管理团队考评的实施 | 第53-57页 |
5.1.1 对综采区管理班子进行月份考评 | 第53-54页 |
5.1.2 对综采区管理班子进行季度考评 | 第54-57页 |
5.2 考评出现问题分析 | 第57-59页 |
5.2.1 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| 第57-58页 |
5.2.2 绩效考核的申述处理 | 第58-59页 |
5.3 考评工作实施的保障措施 | 第59-61页 |
5.3.1 进一步加强考评组织保障 | 第59-60页 |
5.3.2 建立机制制度保障 | 第60页 |
5.3.3 加强人才支撑保障 | 第60-6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