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分形理论的昆明东部岩溶负地形发育特征研究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11-17页 |
| 1.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| 1.2.1 岩溶地貌形态学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1.2.2 分形理论应用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| 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| 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|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| 第17-33页 |
| 2.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7-22页 |
| 2.1.1 交通位置 | 第17-18页 |
| 2.1.2 地形地貌 | 第18-21页 |
| 2.1.3 气象水文 | 第21-22页 |
| 2.2 研究区地质特征 | 第22-30页 |
| 2.2.1 地层岩性 | 第22-25页 |
| 2.2.2 地质构造特征 | 第25-27页 |
| 2.2.3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7-30页 |
| 2.3 研究区地质单元划分 | 第30-33页 |
| 第3章 研究区地表岩溶负地形统计分析 | 第33-43页 |
| 3.1 研究区岩溶负地形统计层位选取依据 | 第33-34页 |
| 3.2 统计方法的介绍及选取 | 第34-35页 |
| 3.3 研究区地表负地形分类统计 | 第35-40页 |
| 3.3.1 岩溶负地形尺度的选取 | 第35-36页 |
| 3.3.2 研究区多边形洼地基本特征统计 | 第36-38页 |
| 3.3.3 研究区溶蚀盆(谷)地基本特征统计 | 第38-40页 |
| 3.4 小结 | 第40-43页 |
| 第4章 基于分形方法的负地形发育特征研究 | 第43-59页 |
| 4.1 分形理论介绍及方法应用 | 第43-45页 |
| 4.1.1 分形理论介绍 | 第43-44页 |
| 4.1.2 分形方法选取 | 第44-45页 |
| 4.2 地表负地形几何特征分形研究及分维值计算 | 第45-59页 |
| 4.2.1 负地形的空间分布形式分形特征 | 第45-48页 |
| 4.2.2 负地形发育程度分形特征 | 第48-52页 |
| 4.2.3 负地形单个及组合形态分形特征 | 第52-59页 |
| 第5章 研究区岩溶负地形分形特征应用 | 第59-68页 |
| 5.1 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| 第59-60页 |
| 5.2 隧洞涌水量预测 | 第60-67页 |
| 5.2.1 负地形分形特征与隧洞涌水量关系校验 | 第60-62页 |
| 5.2.2 研究区引水隧洞涌水量预测 | 第62-67页 |
| 5.3 防治措施建议 | 第67-68页 |
| 结论 | 第68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获取的学术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