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翻译学视阈下《伤寒论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4 论文框架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文献回顾 | 第11-15页 |
2.1 《伤寒论》及其英译 | 第11-12页 |
2.1.1 《伤寒论》简介 | 第11页 |
2.1.2 《伤寒论》英译 | 第11-12页 |
2.1.3 《伤寒论》英译本研究 | 第12页 |
2.2 文化负载词研究 | 第12-15页 |
2.2.1 文化负载词定义 | 第12-13页 |
2.2.2 中医古籍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2.3 《伤寒论》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 | 第15-24页 |
3.1 生态翻译学理论 | 第15-18页 |
3.1.1 生态翻译学概述 | 第15-16页 |
3.1.2 生态翻译学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3.1.3 生态翻译学与文化负载词英译 | 第17-18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24页 |
3.2.1 研究对象 | 第18-19页 |
3.2.1.1 中文文本选择 | 第18页 |
3.2.1.2 英文文本选择 | 第18-19页 |
3.2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4页 |
3.2.2.1 《伤寒论》文化负载词的选取 | 第19页 |
3.2.2.2 《伤寒论》文化负载词研究样本选取 | 第19-24页 |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24-40页 |
4.1 《伤寒论》文化负载词三维分析 | 第24-36页 |
4.2 《伤寒论》文化负载词三维特点及翻译原则 | 第36-40页 |
4.2.1 语言维转换的文化负载词特点及翻译原则 | 第37-38页 |
4.2.2 文化维转换的文化负载词特点及翻译原则 | 第38-39页 |
4.2.3 交际维转换的文化负载词特点及翻译原则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《伤寒论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分析 | 第40-43页 |
5.1 意译为主,融合注释 | 第40-41页 |
5.2 善用音译,灵活注释 | 第41页 |
5.3 运用直译,添加注解 | 第41-42页 |
5.4 结合语境,适当增译 | 第42-43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3-45页 |
6.1 结论 | 第43-44页 |
6.2 局限与展望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