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| 第11-17页 |
| 1.2.1 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1.2.2 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6-17页 |
| 1.3 研究思路、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1.3.1 研究的思路 | 第17-18页 |
| 1.3.2 研究的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1.3.3 研究的方法 | 第19页 |
| 1.4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章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| 2.1 系统理论 | 第21页 |
| 2.2 控制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2.3 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2.4 信息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| 第24-30页 |
| 3.1 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评价的涵义 | 第24页 |
| 3.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目标 | 第24-26页 |
| 3.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内容 | 第26-27页 |
| 3.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特点 | 第27-28页 |
| 3.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面临的风险 | 第28-30页 |
| 第四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30-40页 |
| 4.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现状 | 第30-35页 |
| 4.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8页 |
| 4.2.1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标准不统一 | 第35-36页 |
| 4.2.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保证机制不健全 | 第36-37页 |
| 4.2.3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| 第37页 |
| 4.2.4 内部控制有效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 | 第37-38页 |
| 4.3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4.3.1 领导层不重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| 第38页 |
| 4.3.2 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与信息化系统复合型人才 | 第38-39页 |
| 4.3.3 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环境 | 第39-40页 |
| 第五章 完善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措施 | 第40-56页 |
| 5.1 设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| 第40-41页 |
| 5.2 提高员工能力素质与道德素质 | 第41-42页 |
| 5.3 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2-49页 |
| 5.4 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 | 第49-56页 |
| 5.4.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| 第49-51页 |
| 5.4.2 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51-56页 |
| 第六章 案例分——X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| 第56-73页 |
| 6.1 X公司简介 | 第56页 |
| 6.2 X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现状 | 第56-57页 |
| 6.3 X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分析 | 第57-71页 |
| 6.4 X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改进建议 | 第71-73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
| 附录B | 第80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