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写作、修辞论文

文章图样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前言第10-11页
一、“文章图样”的提出及其研究第11-20页
    1. 前“文章图样”:前人对“文章图样”的理解第11-12页
    2. 调查访谈:今人对“文章图样”的了解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调查问卷设计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 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3. 研究综述:学人对“文章图样”的诠释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文章图样的含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文章图样的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3 文章图样的结构层次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4 文章图样的培养策略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5 文章图样的价值第19-20页
二、“文章图样”的界定第20-27页
    1. 与文章图样相关的概念辨析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文感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文章格局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写作预期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文章模式第22-23页
    2. 文章图样的内涵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从文章学视角看,文章图样就是文章的整体样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从写作学视角看,文章图样就是写作前作者心中的文章理想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从心理学视角看,文章图样就是主体对文章客体的反映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,文章图样就是读者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第26-27页
三、“文章图样”的特征第27-32页
    1. 直觉性第27-28页
    2. 整体性第28-29页
    3. 主观性第29-30页
    4. 稳定性第30页
    5. 可操作性第30-32页
四、“文章图样”的类型第32-36页
    1. 客观文章图样第32-33页
    2. 主观文章图样第33-34页
    3. 文化文章图样第34-36页
五、“文章图样”的结构层次第36-41页
    1. 文章的内容图样第36-38页
    2. 文章的形式图样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文章的模式图样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文章的文体图样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文章的语言图样第39-41页
六、“文章图样”形成的心理机制第41-44页
    1. 建构第41-42页
    2. 解构第42-43页
    3. 重构第43-44页
七、“文章图样”的获得与培养策略第44-52页
    1. 大量阅读,获得文章图样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默读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朗读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背诵第46-47页
    2. 学习理论,内化文章图样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了解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理解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思考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评价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5 内化第49-50页
    3. 模仿练笔,强化文章图样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仿写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创新第51-52页
八、“文章图样”对读写教学的启示第52-55页
    1. 指导阅读与阅读教学第52页
    2. 提升写作与写作教学效率第52-54页
    3. 丰富“写作学”“文章学”理论第54-55页
九、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A公司P2P借贷平台内部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
下一篇:GF银行昆明信用卡营销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