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绪论 | 第8-10页 |
| 一、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| 三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9-10页 |
| 第一章 利盖蒂与《汉堡协奏曲》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节 利盖蒂的生平与创作 | 第10页 |
| 第二节 《汉堡协奏曲》的简介 | 第10-12页 |
| 第二章 《汉堡协奏曲》之音高组织的宏观分析 | 第12-29页 |
| 第一节《汉堡协奏曲》的十二平均律和纯律 | 第12-15页 |
| (一)十二平均律 | 第12页 |
| (二)纯律 | 第12-15页 |
| 第二节《汉堡协奏曲》不同音律之间的音高组织 | 第15-26页 |
| (一)助奏(自然)圆号的音高组织 | 第15-20页 |
| (二)独奏圆号与自然(助奏)圆号的音高组织 | 第20-21页 |
| (三)自然圆号与管弦乐的音高组织 | 第21-26页 |
| 第三节《汉堡协奏曲》不同律制之间的融合与矛盾 | 第26-27页 |
| (一)平均律与纯律之间的融合 | 第26-27页 |
| (二)平均律与纯律之间的矛盾 | 第27页 |
| (三)单一音律的运用 | 第27页 |
| 小结 | 第27-29页 |
| 第三章 《汉堡协奏曲》之音高组织的微观分析 | 第29-36页 |
| 第一节 微分音在利盖蒂作品中的创作运用 | 第29-30页 |
| (一)利盖蒂音乐创作中的微分音 | 第29-30页 |
| (二)《汉堡协奏曲》中的微分音 | 第30页 |
| 第二节 泛音列的运用 | 第30-32页 |
| (一)泛音列的级进 | 第30-31页 |
| (二)泛音列的等和音程矩阵 | 第31页 |
| (三)泛音列的模仿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节 音高音色的使用 | 第32页 |
| 第四节 核心音程与和弦的运用 | 第32-36页 |
| (一)音程级 2 | 第32-33页 |
| (二)音程级 5 | 第33-34页 |
| (三)三和弦 | 第34-36页 |
| 第四章 《汉堡协奏曲》之七个乐章的音高关系 | 第36-65页 |
| 第一节“前奏曲”——音高组织的扩展与紧缩 | 第36-40页 |
| 第二节“信号,舞蹈,合唱”——自然圆号中产生的泛音模仿、泛音级进以及平均律的旋律 | 第40-46页 |
| 第三节“咏叹调,节奏,断续歌”——半停止的圆号及音色循环 | 第46-52页 |
| 第四节“独奏,间奏,混合,卡农”——泛音列与平均律的单一发展 | 第52-56页 |
| 第五节“光谱”—— [0,1,6]和[0,5,6]的运用 | 第56-60页 |
| 第六节“狂想曲”——音程级5和音程级2的回归与lamento主题. | 第60-62页 |
| 第七节“赞美诗”——静态旋律 | 第62-64页 |
| 小结 | 第64-65页 |
| 结语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