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3-40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5页 |
1.2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5-32页 |
1.3 研究视角的转换与研究意义 | 第32-34页 |
1.4 研究设计 | 第34-40页 |
2 福利研究的新视角:可行能力理论 | 第40-62页 |
2.1 可行能力理论阐释 | 第40-48页 |
2.2 可行能力理论的评价和发展 | 第48-54页 |
2.3 可行能力理论的应用 | 第54-61页 |
2.4 可行能力理论的启示与借鉴 | 第61-62页 |
3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的构成 | 第62-92页 |
3.1 访谈设计与实施 | 第62-67页 |
3.2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构成的内容分析 | 第67-86页 |
3.3 内容分析结果评估 | 第86-9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4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绝对水平测度 | 第92-127页 |
4.1 问卷设计与实施 | 第92-101页 |
4.2 多维福利测量模型构建 | 第101-112页 |
4.3 多维福利测量结果分析 | 第112-12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25-127页 |
5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相对差异分析 | 第127-149页 |
5.1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差异程度测算 | 第127-133页 |
5.2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33-14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147-149页 |
6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改善的公共政策重构 | 第149-168页 |
6.1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的现实困境与政策缺憾 | 第149-155页 |
6.2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改善的政策框架设计 | 第155-158页 |
6.3 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改善的具体政策措施 | 第158-166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66-168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68-173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168-170页 |
7.2 研究创新 | 第170-171页 |
7.3 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171-173页 |
致谢 | 第173-1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5-192页 |
附录1: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92-193页 |
附录2: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访谈提纲 | 第193-194页 |
附录3: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测量问卷 | 第194-199页 |
附录4:高校青年教师多维福利观测指标赋值与使用说明 | 第199-2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