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7页 |
一、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选题的目的 | 第10页 |
(二)选题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选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(一)“有点儿”和“一点儿”的本体研究 | 第11-13页 |
(二)“有点儿”和“一点儿”的教学研究 | 第13-14页 |
(三) 述评 | 第14-15页 |
三、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 | 第15-17页 |
(一)研究范围 | 第15页 |
(二)语料来源 | 第15页 |
(三)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(四)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韩国中学生学习“有点儿”“一点儿”的偏误调查与分析 | 第17-23页 |
一、现状调查 | 第17-18页 |
(一)调查原因 | 第17页 |
(二)调查对象与方法 | 第17页 |
(三)问卷调查的设计 | 第17-18页 |
二、韩国中学生学习“有点儿”“一点儿”偏误的统计与分析 | 第18-23页 |
(一)偏误的统计 | 第18-21页 |
(二)结果的分析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“有点儿”和“一点儿”的偏误原因分析 | 第23-34页 |
一、母语的负迁移 | 第23-28页 |
(一)汉语“有点儿”和韩语“??”词性负迁移 | 第23-25页 |
(二)汉语“有点儿”和韩语“??”程度差异负迁移 | 第25-26页 |
(三)汉语“一点儿”和韩语“??/?”词性负迁移 | 第26页 |
(四)汉语“一点儿”和韩语“??/?”搭配的负迁移 | 第26-28页 |
二、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| 第28-31页 |
(一)该用“有点儿”时用“一点儿” | 第28-30页 |
(二)该用“一点儿”时用“有点儿” | 第30-31页 |
三、学习环境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(一)教材的编写问题 | 第31-33页 |
(二)教师的教学问题 | 第33页 |
(三)语言环境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“有点儿”和“一点儿”偏误的对策研究 | 第34-44页 |
一、教学方面的对策 | 第34-41页 |
(一)对比法呈现语法特点 | 第34-36页 |
(二)对比法拟定讲解顺序 | 第36-38页 |
(三)公式法归纳句型 | 第38-39页 |
(四)讲练法强化训练 | 第39-40页 |
(五)语境法呈现使用环境 | 第40-41页 |
二、教材编写的对策 | 第41-42页 |
(一)教材注释要有针对性 | 第41页 |
(二)教材编排要有科学性 | 第41-42页 |
三、学习环境的对策 | 第42-44页 |
(一)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| 第42页 |
(二)优化学习者的目的语环境 | 第42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1页 |
后记 | 第51-5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2-53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