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2-14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一)选题背景 | 第12页 |
(二)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(一)中外学者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 | 第13页 |
三、本文相关研究工作 | 第13-14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韩国小学汉语课后课之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| 第14-23页 |
一、教师应该具备国际汉语教师素养 | 第14-17页 |
(一)跨文化交际能力案例 | 第14-15页 |
(二)外语沟通能力案例 | 第15-16页 |
(三)心理素质案例 | 第16-17页 |
(四)教学态度案例 | 第17页 |
二、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听从指挥 | 第17-19页 |
(一)案例描述 | 第17-18页 |
(二)案例分析 | 第18-19页 |
(三)案例反思 | 第19页 |
三、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环境 | 第19-20页 |
(一)案例描述 | 第19-20页 |
(二)案例分析 | 第20页 |
(三)案例反思 | 第20页 |
四、教师应该进行纪律管理 | 第20-21页 |
(一)案例描述 | 第20-21页 |
(二)案例分析 | 第21页 |
(三)案例反思 | 第21页 |
五、案例分析小结 | 第21-23页 |
(一)课堂管理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| 第21页 |
(二)课堂管理案例分析的必要性 | 第21页 |
(三)课堂管理案例分析的局限性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关于韩国小学汉语课后课课堂管理的考察 | 第23-42页 |
一、面向韩国小学汉语课后课学生的问卷调查 | 第23-26页 |
(一)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| 第23页 |
(二)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| 第23-25页 |
(三)问卷调查小结 | 第25-26页 |
二、面向韩国小学汉语课教师的问卷调查 | 第26-38页 |
(一)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| 第26页 |
(二)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| 第26-38页 |
(三)问卷调查小结 | 第38页 |
三、面向既教汉语正课又教汉语课后课的教师的访谈 | 第38-40页 |
(一)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| 第38页 |
(二)访谈结果统计分析 | 第38-40页 |
(三)访谈小结 | 第40页 |
四、问卷调查和访谈小结 | 第40-42页 |
(一)问卷调查和访谈的重要性 | 第40页 |
(二)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必要性 | 第40页 |
(三)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局限性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韩国小学汉语课后课存在的课堂管理问题及其原因 | 第42-46页 |
一、韩国小学汉语课后课存在的课堂管理问题 | 第42-43页 |
(一)教师和学生之间语言交流不畅 | 第42页 |
(二)开展活动时段的课堂管理最难 | 第42页 |
(三)同一条规则的实施效果时好时坏 | 第42-43页 |
(四)学生流动性大,混班上课 | 第43页 |
(五)学生更听同学、班干部和“前辈”的话 | 第43页 |
二、原因分析 | 第43-46页 |
(一)教师方面的原因 | 第43-44页 |
(二)环境方面的原因 | 第44-45页 |
(三)学生方面的原因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韩国小学汉语课后课的课堂管理策略 | 第46-57页 |
一、提高教师的国际汉语教学素养 | 第46-52页 |
(一)了解韩国语知识 | 第46-47页 |
(二)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| 第47-49页 |
(三)提高教学能力 | 第49-50页 |
(四)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| 第50-52页 |
二、提高教师的双文化素养 | 第52-54页 |
(一)精选中韩文化内容 | 第52-53页 |
(二)选择文化内容需注意的事项 | 第53-54页 |
三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| 第54-55页 |
(一)用扎实的业务水平吸引学生 | 第54页 |
(二)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| 第54-55页 |
(三)建立师生沟通渠道 | 第55页 |
四、加强对汉语课后课的重视 | 第55-57页 |
(一)制定教学大纲 | 第55页 |
(二)完善汉语教材 | 第55-56页 |
(三)配教学搭档或辅助教师 | 第56页 |
(四)实行教学检查制度 | 第56页 |
(五)完善CPIK汉语教师培训体系 | 第56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7页 |
后记 | 第67-68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8-69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