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纪以来陕北民歌“流行化”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一、相关概念鉴定 | 第9-10页 |
| 1、流行 | 第9页 |
| 2、流行化 | 第9页 |
| 3、现代化 | 第9-10页 |
| 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三、现状分析 | 第11-12页 |
| 四、研究内容、目标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1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| 2、研究目标 | 第12-13页 |
| 3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第一章 陕北民歌的“现代化”历程 | 第14-35页 |
| 第一节 陕北民歌的历史分期 | 第14-20页 |
| 一、“封闭”状态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革命时代 | 第15-16页 |
| 三、“多元化” | 第16-18页 |
| 四、新陕北民歌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节 “传统”与“现代” | 第20-29页 |
| 一、“传统” | 第20-26页 |
| 二、“现代” | 第26-29页 |
| 第三节 演唱的个人风格 | 第29-35页 |
| 一、传统唱法演绎的陕北民歌 | 第29-32页 |
| 二、新元素演绎的陕北民歌 | 第32-35页 |
| 第二章 20世纪陕北民歌的流行化 | 第35-47页 |
| 第一节 民歌演唱方法的“土洋之争” | 第35-40页 |
| 一、气息 | 第36-38页 |
| 二、发声 | 第38-39页 |
| 三、共鸣 | 第39-40页 |
| 第二节 陕北民歌演唱技法流行化 | 第40-43页 |
| 一、美声唱法对陕北民歌演唱的影响 | 第41页 |
| 二、“民族唱法”对陕北民歌演唱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三、陕北民歌演唱的现状: | 第42-43页 |
| 第三节 “流行因素”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第四节 传播媒介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第三章 传统陕北民歌演唱技法与陕北民歌间的关系 | 第47-53页 |
| 第一节 传统陕北民歌演唱技法的保存 | 第47-49页 |
| 第二节 陕北民歌流行化后的归属感 | 第49-51页 |
| 第三节 两者的矛盾和依存关系 | 第51-53页 |
| 结语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|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