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内燃机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制造工艺及设备论文

基于自循环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疲劳寿命测试方法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·低周疲劳与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疲劳与疲劳曲线第11-12页
     ·低周疲劳第12-13页
     ·低周疲劳的特点第13页
   ·增压器低周疲劳与研究现状第13-18页
     ·增压器低周疲劳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增压器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及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·低周疲劳试验台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·热疲劳与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热疲劳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热疲劳研究现状第19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1页
第2章 试验装置方案设计第21-27页
   ·试验台设计的目的第21页
   ·试验台原理第21-24页
   ·自循环低周疲劳试验台工作过程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起动阶段第24页
     ·实现高低转速稳定运行阶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转速切换阶段第25-26页
   ·小结第26-27页
第3章 试验装置稳态建模与仿真第27-37页
   ·GT-Power 软件简介第27页
   ·试验台自循环模型的搭建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自循环单回路模型的搭建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自循环双回路模型的搭建第28页
   ·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第28-32页
     ·涡轮增压器性能试验台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压气机性能试验原理与步骤第29页
     ·涡轮性能试验原理与步骤第29页
     ·自循环性能试验原理与步骤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实验数据的处理第30-32页
   ·双回路仿真结果的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·相同压差下调节阀开度对流量和温度的影响第32-34页
     ·不同转速差调节阀开度对流量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·高低温仿真结果第35-36页
   ·小结第36-37页
第4章 实验装置动态建模与仿真第37-44页
   ·Simulink 软件简介第37页
   ·双回路系统的数学模型第37-41页
     ·压气机仿真模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进气管容积模型第38页
     ·调节阀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燃烧室仿真模型第39页
     ·涡轮仿真模型第39页
     ·转子动力学模型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静态校核第40-41页
   ·高低周切换过程动态仿真第41-43页
   ·小结第43-44页
第5章 双回路试验台试验测试第44-55页
   ·试验台介绍第44-45页
   ·自循环单回路试验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试验过程与数据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·自循环双回路试验台测试第46-48页
     ·测试调节阀开度作用的试验过程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测试调节阀开度作用的试验结果分析第47页
     ·测试高低转速切换的试验过程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测试高低转速切换的试验结果分析第48页
   ·不同调节阀开度下对应的最低转速第48-50页
     ·试验过程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果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·高低温热冲击试验测试第50-54页
     ·试验过程第50-51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果分析第51-54页
   ·小结第54-55页
第6章 结论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·研究进展与结论第55页
   ·工作展望第55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61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共轨系统高压油泵柱塞副的泄漏特性数值仿真研究
下一篇:两级增压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可靠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