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6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(一) 问题的源起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1-17页 |
(一)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1-12页 |
(二) 理论基础 | 第12-17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7-23页 |
(一) 高考评价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 | 第17-18页 |
(二)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和高考升学指导测验的相关研究 | 第18-19页 |
(三) 社会理解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1页 |
(四) 教育政策与工程实施的舆论分析的相关研究 | 第21-23页 |
四、研究框架 | 第23-26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(二) 研究样本 | 第24-25页 |
(三) 可行性分析 | 第25页 |
(四) 技术路线图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社会认识——各利益主体对高考升学指导测验推广的理解 | 第26-40页 |
一、家长、学生、老师的理解 | 第26-35页 |
(一) 家长:志愿填报指导不充分,应尽快推广高考升学指导测验 | 第26-28页 |
(二) 学生:不清楚自己适合的专业,高考升学指导测验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| 第28-31页 |
(三) 老师:谨慎看待志愿指导,高考升学指导测验可以试行推广 | 第31-35页 |
二、校长、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的理解 | 第35-40页 |
(一) 校长:高考志愿填报对于学生十分重要,但志愿填报指导还不够成熟. | 第35-36页 |
(二) 学校中层管理人员:高考升学指导测验的推广应该尽快付诸实践 | 第36页 |
(三) 政府相关部门人员:推广的测验项目要与其他措施一起服务于学生 | 第36-37页 |
(四) 总体: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,以减小推广可能遭遇的阻力 | 第37-40页 |
第三章 社会评价——各利益主体社会理解背后的价值选择 | 第40-45页 |
一、各利益主体的态度倾向 | 第40-42页 |
(一) 态度倾向的分类——褒义、中立和贬义 | 第40页 |
(二) 各利益主体对推广的褒义倾向占压倒性优势 | 第40-42页 |
二、态度倾向决定的价值选择 | 第42-45页 |
(一) 全力支持对所在群体有利的社会事务 | 第43页 |
(二) 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终极目标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社会行动——社会行动必须有政策保障 | 第45-50页 |
一、建国以来高考志愿政策的历史沿革 | 第45-46页 |
二、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现状 | 第46-47页 |
三、解决方案及建议 | 第47-48页 |
四、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附录1 家长、学生、老师问卷 | 第53-59页 |
附录2 校长、学校行政人员及政府教育部门人员访谈提纲 | 第59-60页 |
附录3 接受访谈人员资料 | 第60-61页 |
附录4 高考升学指导测验结果(简易版)示例 | 第61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