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网视角下众包中的知识流研究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8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三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四、研究创新之处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| 第18-40页 |
一、相关概念 | 第18-24页 |
(一)众包 | 第18-21页 |
(二)外包 | 第21-22页 |
(三)威客 | 第22-24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24-39页 |
(一)众包文献综述 | 第24-33页 |
(二)知识流文献综述 | 第33-39页 |
三、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社会网视角下众包知识流理论模型构建 | 第40-46页 |
一、模型的提出 | 第40-42页 |
二、相关理论说明 | 第42-43页 |
三、众包知识流的闭环回路 | 第43-45页 |
四、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知识创造与传播 | 第46-51页 |
一、大众创造知识 | 第46-48页 |
二、领先用户传播知识 | 第48-49页 |
三、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知识转移 | 第51-59页 |
一、众包平台转移知识 | 第51-54页 |
二、基于众包平台的众包模式 | 第54-58页 |
(一)基于企业内部平台的体验型众包 | 第54-56页 |
(二)基于中介平台的解决型众包 | 第56-58页 |
三、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知识获取与吸收 | 第59-70页 |
一、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原因 | 第59-61页 |
(一)弱连带优势理论 | 第59-60页 |
(二)镶嵌理论 | 第60-61页 |
二、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 | 第61-63页 |
三、企业吸收外部知识 | 第63-68页 |
(一)中心性理论 | 第64-66页 |
(二)企业内部知识流 | 第66-68页 |
四、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七章 促进众包知识流策略 | 第70-79页 |
一、体验型众包 | 第70-73页 |
(一)成功实现企业的转型 | 第70-71页 |
(二)发挥企业管理层的作用 | 第71页 |
(三)转变企业流程 | 第71-72页 |
(四)开放企业战略 | 第72-73页 |
二、解决型众包 | 第73-78页 |
(一)明确平台定位 | 第74页 |
(二)解决“鸡蛋相生”问题 | 第74-75页 |
(三)采用多样化定价策略 | 第75-76页 |
(四)积极发展非定价策略 | 第76-77页 |
(五)构建信用体系,促进达成交易 | 第77-78页 |
三、小结 | 第78-79页 |
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2页 |
一、研究结论 | 第79-80页 |
二、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注释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0-9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