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脱口秀节目《天天向上》中的话轮转换分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2页 |
一、选题依据 | 第8-9页 |
二、语料说明 | 第9-10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四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22页 |
一、会话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二、话轮转换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三、话轮的定义和功能 | 第16-19页 |
(一) 话轮的定义 | 第16-18页 |
(二) 话轮的功能 | 第18-19页 |
四、关于会话理解的相关理论简介 | 第19-21页 |
(一) 合作原则 | 第19页 |
(二) 礼貌原则 | 第19页 |
(三) 关联论 | 第19-20页 |
(四) 顺应论 | 第20页 |
(五) 面子理论 | 第20-2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《天天向上》中的话轮转换 | 第22-52页 |
一、节目介绍 | 第22-23页 |
(一) 节目角色介绍 | 第22-23页 |
(二) 节目表现形式和功能 | 第23页 |
二、话轮的结构 | 第23-30页 |
(一) 相邻对 | 第23-25页 |
(二) 插入系列 | 第25-26页 |
(三) 旁侧系列 | 第26-27页 |
(四) 重叠 | 第27-29页 |
(五) 重复 | 第29-30页 |
三、话轮转换关联位置和转换规则 | 第30-34页 |
(一) 话轮转换关联位置 | 第30页 |
(二) 话轮转换规则 | 第30-31页 |
(三) 话轮转换关联位置的判断 | 第31-34页 |
四、各种话语角色之间的话轮转换 | 第34-47页 |
(一) 主持人之间的话轮转换 | 第35-39页 |
(二)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话轮转换 | 第39-45页 |
(三) 嘉宾之间的话轮转换 | 第45-46页 |
(四) 三种话轮转换情况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五、修正机制 | 第47-51页 |
(一) 正确修正 | 第48-49页 |
(二) 错误修正 | 第49-5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制约《天天向上》中话轮转换的语用因素 | 第52-59页 |
一、合作原则的制约 | 第52页 |
二、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制约 | 第52-54页 |
三、关联的制约 | 第54-55页 |
四、顺应的制约 | 第55-56页 |
五、话语权势的制约 | 第56-57页 |
六、话语幽默的制约 | 第57-5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