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现代汉语附缀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绪论第13-27页
   ·研究的对象以及任务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·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第16-20页
   ·理论运用和研究视角第20-23页
   ·文章框架和内容安排第23-24页
   ·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第24-27页
第一篇——附缀与附缀化的理论阐释第27-105页
 第一章 附缀与附缀化的理论基础第29-50页
   ·什么是附缀第29-35页
   ·附缀的功能第35-40页
   ·附缀的类型体系第40-45页
   ·附缀相关问题讨论第45-4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9-50页
 第二章 附缀与附缀化的性质特征第50-74页
   ·附缀与形态系统第50-57页
   ·附缀与句法系统第57-65页
   ·附缀与语音系统第65-7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3-74页
 第三章 附缀化理论体系下的汉语附缀研究第74-88页
   ·汉语附缀研究的背景与发轫第74-80页
   ·附缀化与语法化、词汇化第80-83页
   ·附缀与词缀、独立词第83-8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7-88页
 第四章 汉语附缀的性质、类别与功能第88-105页
   ·汉语附缀的界定和特征第88-93页
   ·汉语附缀的类型和种类第93-100页
   ·汉语附缀的功能和作用第100-10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4-105页
第二篇——现代汉语实源附缀第105-173页
 第五章 结构式“x说”中“说”的附缀化考察第107-123页
   ·“X+说”结构式的构成第108-113页
   ·附缀“说”的性质及特征第113-116页
   ·附缀“说”的演化及认知解释第116-12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2-123页
 第六章 “X+是”结构及标记性“是”的再语法化第123-142页
   ·“X+是”的前项聚合第124-130页
   ·“X+是”组合的功能第130-136页
   ·“是”的附缀化及其功能第136-1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1-142页
 第七章 汉语单音方位词区别性特征及附缀化分析第142-156页
   ·方位词及区别特征第142-148页
   ·方位词性质及用法第148-152页
   ·方位词及附缀化分析第152-15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55-156页
 第八章 “个”的演化及“V+个+VP”结构中的分化第156-173页
   ·词义演变与归属鉴别第157-161页
   ·多层分析与形式错配第161-166页
   ·前项宿主与后附特征第166-1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71-173页
第三篇——现代汉语虚源附缀第173-235页
 第九章 “V单+以+N”结构中“以”的重新定性第175-188页
   ·共时表现与结构定型第176-179页
   ·词义虚化与结构跨层第179-183页
   ·附缀特征与演化趋势第183-18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86-188页
 第十章 现代汉语附缀“着”的省略及其赋宾功能第188-201页
   ·句法省略与功能弱化第190-192页
   ·前项聚合与依附限制第192-196页
   ·功能展现与附缀特征第196-20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00-201页
 第十一章 从“NP+们”结构看“们”的附缀特征第201-219页
   ·语义泛化——集体义到群体义第202-204页
   ·语境泛化——对等性到从属性第204-207页
   ·量词对“们”的制约第207-210页
   ·其他语言中的复数形式考查第210-214页
   ·“们”的附缀化特征第214-2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18-219页
 第十二章 “的话”的属性认定及附缀化特征第219-235页
   ·附着对象与表达功用第220-225页
   ·跨层结构与阶段表现第225-228页
   ·功能扩展与附缀特征第228-23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32-235页
第四篇——附缀的发展及其后果第235-303页
 第十三章 “所”的前附性及其零形化第237-255页
   ·“所”字的词义虚化及其词性确定第238-242页
   ·“所”字结构语境泛化及结构嬗变第242-247页
   ·“所”字结构和“的”字结构的互动第247-249页
   ·前附缀“所”的羡余省略与零形第249-2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54-255页
 第十四章 “于”的后附性及其零形化第255-271页
   ·历时演化与特殊环境第256-260页
   ·结构关系与成员互动第260-264页
   ·附缀特征及其零形化第264-2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70-271页
 第十五章 “不”的主观化及其标记化第271-285页
   ·“不”的附缀化功能及其句法限制第272-277页
   ·“不”的附缀化特征及其粘附功能第277-281页
   ·“不”的主观化历程及其标记功用第281-28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84-285页
 第十六章 “起来”的附缀化及词汇化第285-303页
   ·历时分化与词类属性第286-292页
   ·共时表现与附缀特征第292-297页
   ·功能类型与成词倾向第297-30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1-303页
结语第303-306页
参考文献第306-317页
后记第317-319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19页

论文共31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天津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分析与产业链设计
下一篇:二阶Hamilton系统同宿轨的存在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