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4页 |
导论 | 第14-34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8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8-28页 |
(三)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8-30页 |
(四) 研究思路、框架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(五)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| 第31-34页 |
一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概念、特征与价值 | 第34-52页 |
(一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相关概念 | 第34-42页 |
1. 农村 | 第34-36页 |
2. 社区 | 第36-38页 |
3. 成人教育 | 第38-40页 |
4. 组织 | 第40-42页 |
5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 | 第42页 |
(二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基本特征 | 第42-46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正规性 | 第43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公共性 | 第43-44页 |
3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学习性 | 第44-45页 |
4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本地性 | 第45-46页 |
(三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价值 | 第46-52页 |
1. 农村社区自身发展的价值 | 第46-48页 |
2. 国家相关政策落实的价值 | 第48-49页 |
3. 社区居民自我发展的价值 | 第49-50页 |
4. 农村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 | 第50-52页 |
二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原则与模型 | 第52-68页 |
(一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原则 | 第52-57页 |
1. 政治性原则 | 第52-53页 |
2. 经济性原则 | 第53-54页 |
3. 文化性原则 | 第54页 |
4. 教育性原则 | 第54-55页 |
5. 灵活性原则 | 第55-56页 |
6. 系统性原则 | 第56-57页 |
(二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模型 | 第57-68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 | 第58-63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 | 第63-68页 |
三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的解析 | 第68-106页 |
(一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 | 第68-73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的内涵 | 第68-69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的要素 | 第69-71页 |
3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的功能 | 第71-73页 |
(二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人员 | 第73-78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人员的类型 | 第73-77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人员的内部结构 | 第77-78页 |
(三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 | 第78-85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的功能 | 第78-80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的制定 | 第80-83页 |
3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体系 | 第83-85页 |
(四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 | 第85-89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的本质 | 第85-86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的要素 | 第86-88页 |
3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体系 | 第88-89页 |
(五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结构 | 第89-94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职权结构的内涵 | 第90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职权结构的理论基础 | 第90-92页 |
3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职权结构模型 | 第92-94页 |
(六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 | 第94-99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的内涵 | 第94-96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的载体 | 第96-98页 |
3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的建设 | 第98-99页 |
(七)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评估 | 第99-106页 |
1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评估主体 | 第99-100页 |
2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评估内容 | 第100-101页 |
3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评估方法 | 第101-102页 |
4.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评估框架 | 第102-106页 |
四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个案分析 | 第106-154页 |
(一) 重庆市B区N镇成人教育学校的社区图景 | 第106-107页 |
(二) 重庆市B区N镇成人教育学校的研究价值 | 第107-109页 |
1. N镇成人教育学校的区域研究价值 | 第107-108页 |
2. N镇成人教育学校自身的研究价值 | 第108-109页 |
(三) 基于要素系统模型的N镇成人教育学校分析 | 第109-142页 |
1. 成人教育学校资源性环境的特征 | 第109-112页 |
2. 成人教育学校人员的特征 | 第112-117页 |
3. 成人教育学校目标的特征 | 第117-119页 |
4. 成人教育学校课程的特征 | 第119-125页 |
5. 成人教育学校结构的特征 | 第125-129页 |
6. 成人教育学校文化的特征 | 第129-140页 |
7. 成人教育学校评估的特征 | 第140-142页 |
(四) N镇成人教育学校建设的经验与不足 | 第142-154页 |
1. N镇成人教育学校建设的积极经验 | 第143-148页 |
2. N镇成人教育学校建设存在的不足 | 第148-154页 |
五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策略 | 第154-168页 |
(一) 基于实际需求的资源获取与整合策略 | 第154-156页 |
1. 确定组织对资源的真实需求 | 第154-155页 |
2. 采用倡导与强制相结合的手段 | 第155-156页 |
(二) 基于问题解决的目标体系建设策略 | 第156-157页 |
1. 确定社区成人教育的真问题 | 第156-157页 |
2. 实现问题向目标的转化 | 第157页 |
3. 通过目标分类建立目标体系 | 第157页 |
(三) 基于时效的课程建设策略 | 第157-159页 |
1. 及时地编制课程 | 第158页 |
2. 有效地实施课程 | 第158-159页 |
3. 简化课程内容 | 第159页 |
(四) 基于职权的组织结构网状化策略 | 第159-160页 |
1. 构建网状化的组织职权结构 | 第159-160页 |
2. 培养组织成员的合作观念 | 第160页 |
(五) 专兼职结合的人员队伍建设策略 | 第160-162页 |
1. 建立稳定的专职人员队伍 | 第160-161页 |
2. 建立稳定的兼职人员队伍 | 第161页 |
3. 灵活配置已有的组织人员 | 第161-162页 |
(六) 基于实用的文化氛围营造策略 | 第162-163页 |
1. 确立组织发展的核心理念 | 第162-163页 |
2. 挖掘与整理组织的历史故事 | 第163页 |
3. 树立组织的典型人物 | 第163页 |
(七) 基于具体组织的制度制定策略 | 第163-165页 |
1. 制定具有农村性的制度 | 第164页 |
2. 制定具有成人性的制度 | 第164-165页 |
3. 制定具有教育性的制度 | 第165页 |
(八) 基于效果的组织评估策略 | 第165-168页 |
1. 树立效果评估观念 | 第165-166页 |
2. 创建完善的评估队伍 | 第166页 |
3. 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 | 第166页 |
4. 构建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| 第166-168页 |
结语 | 第168-170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70-178页 |
附录 | 第178-180页 |
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180-182页 |
后记 | 第182-1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