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地理论文

高中生地图素养评价标准构建及实证分析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2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状况及趋势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-16页
第二章 地图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意义第16-20页
   ·地图素养的界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素养的定义第16页
     ·地图素养的提出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地图素养的界定第17页
   ·培养学生地图素养的意义第17-20页
     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有利于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第18页
     ·有利于推进地理课程与教学发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第19-20页
第三章 地图素养评价的理论基础第20-27页
   ·教育心理学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认知结构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·多元智能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建构主义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·信息加工理论第21页
   ·地图学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地图学基础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·地图的功能第21-22页
   ·地理教学理论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地理学科教学特点第22页
     ·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地理教学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·教育评价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功能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第25页
     ·设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程序第25页
   ·新课程标准对地图素养的要求第25-27页
第四章 高中生地图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步骤第27-36页
   ·评价标准指标选取的原则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方向性原则第27页
     ·一致性原则第27页
     ·独立性原则第27页
     ·可测性原则第27页
     ·可接受性原则第27页
     ·系统性原则第27-28页
   ·评价标准指标系统的确定第28-32页
     ·一级指标指标的选取第28页
     ·二级指标指标的选取第28-32页
   ·评价标准权重系统的确定第32-35页
     ·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第33-35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权重系统总表第35页
   ·高中生地图素养的评价步骤第35-36页
第五章 高中生地图素养评价标准的实证分析第36-44页
   ·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调查对象第36页
     ·调查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·调查结果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·整体结果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·逐项结果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·调查结论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地图知识不全面第42页
     ·绘图技能较差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地理规律与地图信息不能有效整合第43页
     ·缺乏用图意识第43-44页
第六章 高中生地图素养提升策略第44-46页
   ·夯实地图知识第44页
   ·明确培养地图素养的要求第44页
   ·加强教材地图内容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·营造良好的地图学习环境第45-46页
第七章 结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附录一第50-52页
附录二第52-54页
附录三第54-55页
附录四第55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群连通的度条件
下一篇:基于动力机制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--以“沂水模式”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