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动力机制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--以“沂水模式”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县域旅游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·国外县域旅游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县域旅游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国内外县域旅游发展研究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2 县域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 | 第19-24页 |
·相关概念解析 | 第19-21页 |
·县域与县域经济 | 第19页 |
·县域旅游 | 第19-20页 |
·县域旅游发展动力 | 第20-21页 |
·县域旅游发展模式 | 第21页 |
·县域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·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| 第21页 |
·区域发展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区域旅游竞争力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旅游系统理论 | 第23页 |
·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理论 | 第23-24页 |
3 县域旅游的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| 第24-29页 |
·县域旅游发展动力的基本分析及模型建立 | 第24-25页 |
·县域旅游发展的动力阐释 | 第24页 |
·县域旅游的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| 第24-25页 |
·县域旅游的动力机制的内涵及相关假设 | 第25-29页 |
·县域旅游的动力机制的内涵 | 第25-27页 |
·县域旅游动力机制的相关假设 | 第27-29页 |
4 县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的实证研究 | 第29-52页 |
·县域旅游动力机制模型的研究方法和变量设计 | 第29-3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30-31页 |
·县域旅游动力机制实证分析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| 第31-34页 |
·问卷的设计和检验 | 第31-33页 |
·正式测试量表的形成 | 第33页 |
·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| 第33-34页 |
·县域旅游动力机制模型的数据分析和实证检验 | 第34-52页 |
·对数据的基础分析与检验 | 第34-43页 |
·动力机制模型的实证 | 第43-49页 |
·县域旅游动力机制模型的修正和完善 | 第49-52页 |
5 基于动力机制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| 第52-58页 |
·县域旅游的政府导向模式 | 第52-53页 |
·县域旅游的资源导向模式 | 第53-54页 |
·县域旅游的市场导向模式 | 第54-55页 |
·县域旅游的目的地管理导向模式 | 第55-56页 |
·县域旅游的组合导向模式 | 第56-58页 |
6 山东省沂水县旅游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的案例研究 | 第58-76页 |
·“沂水模式”的县域旅游发展探析 | 第58-70页 |
·沂水旅游发展过程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沂水旅游发展动力指标的筛选与处理 | 第59-61页 |
·对沂水旅游发展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“沂水模式”发展机制的结构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沂水旅游未来发展的对策研究 | 第66-70页 |
·山东省县域旅游发展分析 | 第70-76页 |
·山东省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判定 | 第70-73页 |
·山东省县域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| 第73-76页 |
7 总结 | 第76-78页 |
·本文的主要观点 | 第76页 |
·论文的局限与研究展望 | 第76-78页 |
附录一 问卷调查表 | 第78-80页 |
附录二 沂水旅游发展数据 | 第80-81页 |
附录三 山东省县域旅游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6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