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7页 |
| 一: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| 第7-11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7-9页 |
| ·从被动表述到被字句 | 第7页 |
| ·从被字句到被字句动词组 | 第7页 |
| ·被字句动词组的界定 | 第7-9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语法本体研究:动词及句型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 | 第9-10页 |
| ·教学语法建设:对被字句动词组的研究有助于建设更易用的汉语教学语法 | 第10-11页 |
| ·习得研究互动:对被字句动词组的研究可以回答汉语习得研究提出的问题 | 第11页 |
| 二:文献综述 | 第11-26页 |
| ·被字句研究概述 | 第11-16页 |
| ·被字句的语法意义 | 第12页 |
| ·被字句的语义色彩 | 第12-13页 |
| ·“被”字的归属 | 第13-14页 |
| ·被字句句型格式 | 第14-16页 |
| ·被字句动词组研究综述 | 第16-21页 |
| ·二语习得学者的研究:黄、杨的被字句习得研究 | 第16-19页 |
| ·汉语语法学者的研究:范晓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| ·情状类型和动词时间特征分类研究评述 | 第21-26页 |
| ·概念和术语 | 第21-22页 |
| ·关于情状类型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| ·关于动词时间特征分类的研究 | 第24-26页 |
| 三: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目标、步骤和方法 | 第26-31页 |
| ·本文的理论基础 | 第26-30页 |
| ·动词分类系统 | 第27-28页 |
| ·定界成分分类系统 | 第28-29页 |
| ·理论假设 | 第29-30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目标、步骤和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四:探索性研究 | 第31-36页 |
| ·中介语语料探索 | 第31-32页 |
| ·语料选取说明 | 第31页 |
| ·语料分析结果 | 第31页 |
| ·对结果的解释 | 第31-32页 |
| ·母语语料探索 | 第32-36页 |
| ·母语语料选取的说明 | 第32页 |
| ·语料分析结果 | 第32-33页 |
| ·对结果的解释 | 第33-34页 |
| ·语料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| 第34-36页 |
| 五:母语语料分析 | 第36-50页 |
| ·语料选取说明 | 第36-37页 |
| ·语料分析结果 | 第37页 |
| ·对结果的解释 | 第37-50页 |
| ·动词类型的分布 | 第37-41页 |
| ·定界成分类型的分布 | 第41-45页 |
| ·动词和定界成分的搭配情况 | 第45-50页 |
| 六:被字句动词组研究总结 | 第50-58页 |
| ·基于语料分析的结果 | 第50-51页 |
| ·动词组的两大板块 | 第51-52页 |
| ·定界成分板块 | 第52-55页 |
| ·动词板块 | 第55-58页 |
| 七:理论思考及教学建议 | 第58-68页 |
| ·语言习得研究 | 第58-60页 |
| ·语言学研究 | 第60-61页 |
| ·语言教学 | 第61-64页 |
| ·教学建议 | 第64-66页 |
| ·结语 | 第66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| 附录 | 第72-91页 |
| 后记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