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. 引言 | 第8-9页 |
| 2. 相关研究动态 | 第9-27页 |
| ·外显自尊的概念及其研究 | 第9-14页 |
| ·内隐自尊的概念及其研究 | 第14-21页 |
| ·自尊的结构 | 第21-23页 |
| ·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关系的研究 | 第23-25页 |
| ·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 | 第25-27页 |
| 3. 问题提出 | 第27-28页 |
| ·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7页 |
| ·研究构想 | 第27-28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8页 |
| ·研究假设 | 第28页 |
| 4. 研究方法 | 第28-31页 |
| ·被试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29页 |
| ·研究工具 | 第29-30页 |
| ·研究程序 | 第30-31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31页 |
| 5. 结果 | 第31-38页 |
| ·对测量结果的预处理 | 第31-32页 |
| ·不同行为类型中小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 | 第32-34页 |
| ·不同行为类型中小学生的外显自尊特点 | 第34-35页 |
| ·不同行为类型中小学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| 第35-37页 |
| ·性别因素对不同行为类型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的调节效应 | 第37-38页 |
| 6. 讨论 | 第38-48页 |
| ·不同行为类型中小学生内隐自尊的特点及其差异 | 第38-40页 |
| ·不同行为类型中小学生外显自尊的特点及其差异 | 第40-42页 |
| ·不同行为类型中小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 | 第42-44页 |
| ·不同行为类型中小学生自尊结构的特点 | 第44-46页 |
| ·性别因素在不同行为类型学生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关系中的作用 | 第46-48页 |
| 7. 对本研究的反思 | 第48-49页 |
| ·突破 | 第48页 |
| ·不足 | 第48页 |
| ·后期研究 | 第48-49页 |
| 8. 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7页 |
| 附录 | 第57-58页 |
|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8-59页 |
| 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