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一 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教育基本要素的关系 | 第11-17页 |
(一) 从关于教育起源的各种假说来看 | 第11-14页 |
1 人的生物本能和心理需求是教育起源的根本因素 | 第11-12页 |
2 日益复杂的外部世界是教育发生的首要原因 | 第12-13页 |
3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生的客观前提 | 第13-14页 |
(二) 从学校教育发生的史实来看 | 第14-17页 |
1 从西方古代教育史来看 | 第15-16页 |
2 从中国古代教育史来看 | 第16-17页 |
二 从教育目的角度分析教育基本要素的关系 | 第17-27页 |
(一) 从学者们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来看 | 第17-19页 |
1 中国学者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 | 第17-18页 |
2 西方学者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 | 第18-19页 |
(二) 从社会进程来看 | 第19-27页 |
1 古代社会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| 第20-21页 |
2 近现代社会现实的教育目的偏离理想的教育目的 | 第21-22页 |
3 当代信息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 | 第22-27页 |
三 从教育过程角度分析教育基本要素的关系 | 第27-39页 |
(一) 从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来看 | 第27-28页 |
1 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育过程 | 第27页 |
2 从活动理论来看教育过程 | 第27-28页 |
3 从认知发展理论来看教育过程 | 第28页 |
(二) 从教育学者对教育过程的解读来看 | 第28-30页 |
1 从传统教育学派来看 | 第29页 |
2 从现代教育学派来看 | 第29-30页 |
(三) 具体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相互作用 | 第30-39页 |
1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认识对象 | 第30-34页 |
2 完整的教育过程离不开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相互作用 | 第34-36页 |
3 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核心关系从未动摇 | 第36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