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祝白牦牛肉质特性研究
摘 要 | 第1-4页 |
Summary | 第4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·天祝白牦牛简介 | 第10-11页 |
·牛肉产肉性能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牛肉食用品质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·牛肉营养品质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牛肉脂肪酸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·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的目和意义 | 第18-20页 |
2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6页 |
·产肉性能测定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0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0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0页 |
·食用品质测定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0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0-2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肉色的测定 | 第21页 |
·大理石纹的测定 | 第21页 |
·pH 值的测定方法 | 第21页 |
·系水力的测定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熟肉率的测定方法 | 第22页 |
·嫩度的测定方法 | 第22页 |
·肌纤维直径的测定方法 | 第22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2页 |
·营养成分测定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2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水分、干物质的测定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脂肪的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灰分的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·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4页 |
·脂肪酸组成测定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4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25页 |
·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5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25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5页 |
·产肉性能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| 第26页 |
·食用品质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| 第27页 |
·矿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氨基酸测定结果与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肌间脂肪酸测定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肾脂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肌间脂肪和脂质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与分析 | 第31页 |
·白牦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| 第31-33页 |
·黄牛挥发性风味成分 | 第33-35页 |
4 讨论 | 第35-42页 |
·产肉性能 | 第35页 |
·肉色与大理石纹 | 第35页 |
·PH 值 | 第35-36页 |
·失水率、系水力及熟肉率 | 第36页 |
·嫩度 | 第36页 |
·水分与干物质 | 第36-37页 |
·蛋白质与脂肪 | 第37页 |
·灰分与矿物质 | 第37-38页 |
·氨基酸评分 | 第38页 |
·不同品种家畜脂肪酸组成的差异 | 第38-39页 |
·白牦牛不同部位脂肪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 | 第39页 |
·白牦牛脂肪酸比例 | 第39-40页 |
·挥发性风味物质 | 第40-42页 |
5 结论 | 第42-44页 |
·产肉性能 | 第42页 |
·食用品质 | 第42页 |
·营养成分 | 第42页 |
·脂肪酸组成 | 第42-43页 |
·挥发性风味物质 | 第43-44页 |
附图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致 谢 | 第49-50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0-51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