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淀粉工业论文--淀粉加工制品论文--其他论文

交联—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26页
   ·淀粉的概述第16-19页
     ·淀粉的种类及来源第16页
     ·淀粉的分子结构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小麦淀粉的组成及特性描述第18-19页
   ·羧甲基淀粉、交联淀粉及交联羧甲基淀粉的研究现状第19-24页
     ·关于变性淀粉第19页
     ·羧甲基淀粉(CMS)第19-22页
     ·交联淀粉(CS)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交联-羧甲基淀粉(CCMS)第23-24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4-26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24页
     ·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4-26页
第二章 小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第26-43页
   ·制备原理及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制备原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制备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·样品取代度的测定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测定方法与原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试剂和溶液的配制第29页
     ·测定步骤第29页
     ·反应取代度的计算第29-30页
   ·单因素实验及结果讨论第30-33页
     ·氯乙酸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第30页
     ·NaOH用量对取代度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乙醇浓度对取代度的影响第31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对取代度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反应时间对取代度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·正交实验及结果讨论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正交实验的建立及结果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·验证实验第34页
   ·理化特性及检测方法第34-37页
     ·糊透明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冻融稳定性第35页
     ·凝沉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抗酶解能力第36页
     ·取代度对糊粘度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  ·糊液热稳定性第36页
     ·介质(蔗糖、氯化钠)对糊粘度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·pH值对糊粘度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剪切力对糊粘度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·理化特性检测结果及其讨论第37-42页
     ·糊透明度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冻融稳定性第38页
     ·凝沉性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抗酶解能力第39页
     ·取代度对糊粘度的影响第39页
     ·糊液热稳定性第39-40页
     ·介质(蔗糖、氯化钠)对糊粘度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pH值对糊粘度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 ·剪切力对糊粘度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·小结第42-43页
第三章 小麦交联淀粉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第43-52页
   ·制备原理与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制备原理第43页
     ·制备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·样品交联度的测定第44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44页
     ·测定步骤第44页
     ·沉降积的计算第44页
   ·单因素实验及结果讨论第44-47页
     ·反应时间对交联度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·pH值对交联度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对交联度的影响第46页
     ·三氯氧磷用量对交联度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·NaCl用量对交联度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·理化特性及检测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糊液的热稳定性第47页
     ·pH值对糊液粘度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剪切力对糊液粘度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·交联度对膨胀度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·理化特性检测结果及讨论第48-51页
     ·糊液的热稳定性第48-49页
     ·pH值对糊液粘度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剪切力对糊液粘度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·交联度对膨胀度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·小结第51-52页
第四章 小麦交联-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第52-64页
   ·制备原理及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制备原理第52页
     ·制备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·样品取代度的测定第53页
   ·单因素实验及结果讨论第53-56页
     ·氯乙酸用量对MS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·NaOH用量对MS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乙醇浓度对MS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对MS的影响第55页
     ·反应时间对MS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交联度对MS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·正交实验及结果讨论第56-58页
     ·正交实验的建立及结果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·验证实验第58页
   ·CCMS的理化特性及检测方法第58-59页
     ·CCMS与交联淀粉糊粘度变化第58页
     ·CCMS与交联淀粉糊透光率的变化第58页
     ·CCMS与交联淀粉抗老化能力和抗冻性能的变化第58页
     ·CCMS与CMS抗剪切能力第58-59页
     ·CCMS与CMS抗酸碱能力第59页
     ·CCMS与CMS糊粘度随温度变化第59页
     ·CCMS与CMS糊粘度随时间变化第59页
   ·CCMS理化特性检测结果及其讨论第59-63页
     ·CCMS与交联淀粉糊粘度变化第59页
     ·CCMS与交联淀粉糊透光率的变化第59-60页
     ·CCMS与交联淀粉抗老化能力和抗冻性能的变化第60-61页
     ·CCMS与CMS抗剪切能力第61页
     ·CCMS与CMS抗酸碱能力第61-62页
     ·CCMS与CMS糊粘度随温度变化第62页
     ·CCMS与CMS糊粘度随时间变化第62-63页
   ·小结第63-64页
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·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·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转型
下一篇:三氯乙烯致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及维生素E、银杏叶提取物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