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导论 | 第1-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6-7页 |
·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第二章 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| 第8-10页 |
·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| 第8-9页 |
·更新了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 | 第9页 |
·促进了小学班主任工作重点的转变 | 第9-10页 |
·提高了小学班主任的个人心理素质 | 第10页 |
第三章 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| 第10-14页 |
·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性 | 第10-12页 |
·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| 第12-14页 |
·班主任工作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| 第12页 |
·班主任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| 第12-14页 |
·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地位赋予了他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 | 第13页 |
·小学班主任容易与任课教师及家长协调 | 第13-14页 |
·小学班主任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,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去了解小学生 | 第14页 |
第四章 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 | 第14-21页 |
·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| 第15页 |
·小学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 | 第15-16页 |
·小学班主任对自身心理状况的认识 | 第16页 |
·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| 第16-17页 |
·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| 第17页 |
·小学班主任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情况 | 第17页 |
·小学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情况 | 第17页 |
·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显得难度大的工作和需要提高的能力 | 第18页 |
·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| 第18-21页 |
·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| 第18-19页 |
·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| 第19页 |
·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不高 | 第19-20页 |
·来自于小学班主任本身的权威角色 | 第19页 |
·来自于两个角色心理品质要求的差异 | 第19-20页 |
·来自于帮助学生适应环境观念上的差异 | 第20页 |
·来自于学生对班主任的思维定位和传统印象 | 第20页 |
·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非常缺乏 | 第20-21页 |
·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| 第21页 |
第五章 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管理的要求 | 第21-26页 |
·加强管理评估,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机构 | 第21-22页 |
·提高认识,树立正确的学生观、教育观 | 第22-23页 |
·适当投入,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待遇 | 第23页 |
·改进方法,促进小学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提高 | 第23-24页 |
·加强学习,提高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| 第24-25页 |
·减轻负担,提高小学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 | 第25-26页 |
第六章 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 | 第26-36页 |
·展现良好的心理素质,体现示范性的渗透原则 | 第26-27页 |
·营造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,体现潜隐性的渗透原则 | 第27-28页 |
·开展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 | 第28页 |
·小学班主任要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 | 第28页 |
·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,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 | 第28-30页 |
·创设和谐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 | 第29页 |
·把学习的快乐传递给小学生 | 第29页 |
·把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小学生 | 第29-30页 |
·及时给学生以赞扬 | 第30页 |
·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,体现主导性的渗透原则 | 第30-32页 |
·要善于抓热点问题 | 第31页 |
·要掌握融入学生中的技巧 | 第31页 |
·要掌握行为训练的技巧 | 第31-32页 |
·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,体现活动性的渗透原则 | 第32页 |
·坚持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,体现灵活性的渗透原则 | 第32-33页 |
·建立学生心理档案,体现因材施教的渗透原则 | 第33-34页 |
·建立三维教育网络,体现整体性的渗透原则 | 第34-36页 |
·通过家庭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| 第34-35页 |
·通过社区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| 第35-36页 |
结束语 | 第36页 |
注释 | 第36-38页 |
参考资料 | 第38-40页 |
附件 | 第40-42页 |
后记 | 第42页 |